官方明确:杜绝“双聘院士”!


12月8日,中国工程院2023年当选院士学习教育暨颁证仪式在北京举行,74位新晋中国工程院院士获颁证书。
12月8日,中国工程院2023年当选院士学习教育暨颁证仪式在北京举行,74位新晋中国工程院院士获颁证书。
颁证仪式上,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寄语新院士,绝不能让院士称号承载过多非学术的、功利的东西,绝不能让院士头衔与物质利益挂钩。要杜绝院士称号滥用,规范自身兼职,杜绝“双聘院士”,杜绝以“院士”冠名非学术活动场所。
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
图源:中国工程院
“双聘”院士,“双赢”背后的“两难”
“双聘院士”,是兼职院士的一种。当一名院士同时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聘用时,该院士的原工作单位称其为“院士”,而聘请该院士的其他院校(机构)称其为“双聘院士”。与传统的学者从一所高校(机构)全职加盟另一所高校(机构)相比,“双聘院士”不用卸去原本的职务,也可以实现高校(机构)间的人才互通。
院士,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具有学术权威、德高望重、掌握大量资源等先天优势。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苦于缺乏院士,寄希望于通过“双聘”的形式,壮大自身的师资队伍和研究力量,加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但事实上,院士兼职,看似“双赢”实则有“两难”之处。其一,是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教育之难——存在导师不能导、无暇导、一年仅几次导等现象。
其二,是院士潜心研究难。院士大多工作繁忙,如果兼职过多,自然分身乏术,既不利于充分发挥其在学术研究上的作用,又不利于中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和成长。
杜绝“双聘院士”,早有先例
对于“双聘院士”和院士过多兼职的现象,中国工程院多项文件对此明文禁止,多次公开讲话也表明了否定态度。
早在2015年,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均对规范院士兼职进一步提出要求,规定不能充分尽责的职务不要兼任,谢绝任何无实质工作内容和责任的挂职、兼职邀请;院士只能以“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所长”和“主任”等职称或职务名义接受兼职,不接受所谓“双聘院士”等类似称谓。
2020年11月审议通过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将违反相关规定受聘院士工作站及兼职列为院士失范行为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行为规范》则明确指出:杜绝无实质性工作内容的各种兼职和挂名;院士受聘工作站应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受聘院士工作站情况以及兼职情况需报工程院备案;院士是荣誉称号,不是职称或职务。院士不得接受所谓“双聘院士”等类似称谓。
在2021年5月29日的《在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上的报告》,李晓红指出,不要当“全能院士”,坚决拒绝无实质性意义的挂名或头衔,不接受所谓“双聘院士”等类似称谓。
回归学术,院士标杆更挺立!
两院院士是我国科技界最高学术荣誉,是国家的财富、民族的光荣。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
但与此同时,个别院士存在违规违纪、违反学术道德的现象也不容忽视。让院士称号进一步回归荣誉性、学术性是国家的要求,也是民众的期待。近年来,我国深化院士制度改革持续稳步推进。
2022年9月6日,《关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审议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完善制度、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提高院士遴选质量,更好发挥院士作用,让院士称号进一步回归荣誉性、学术性,为院士制度改革明确方向。
2023年4月,第九届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第九次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改进院士遴选机制、维护院士称号纯洁性、更好发挥院士作用等方面的有关制度文件。
2023年院士增选,是党的二十大后首次院士增选,也是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首次集中检验。从增选结果来看,今年的院士遴选取得了重要突破!如新当选院士中,有未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的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有较少公开发表论文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吴世忠,有只有中专学历但成功研发出多款全球首创性疫苗和试剂的夏宁邵,有数十年从事DNA检验技术研究的人民警察、英雄模范刘超……
完善院士退出机制,也是院士制度改革中的核心课题。
早在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为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院士制度更加完善,使院士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的本质定位,2014年,中国工程院在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全体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国工程院章程》(修订案),明确在原来“撤销院士称号”的基础上,增加“院士劝退”制度。
2016年9月,中国科学院印发经院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国科学院章程》修订版,同样增加了关于院士退出机制的表述。
此外,附着在“院士”这个荣誉称号上的杂质,也在一层层地剥除。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规定“每名未退休院士受聘的院士工作站不超过1个、退休院士不超过3个,院士在每个工作站全职工作时间每年不少于3个月”“兼职要与本人研究专业相关,杜绝无实质性工作内容的各种兼职和挂名”。
据媒体统计,2019年,湖北注销96家院士工作站;2020年4月,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发布通知,撤销75家院士专家工作站;2020年6月,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撤销16家院士专家工作站。2022年8月,河南省科技厅发布公示,拟对73家省院士工作站予以保留,对其余267家省院士工作站予以撤销。
两弹一星、杂交水稻……无论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科技突破,还是全球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两院院士展现出的专业与风骨,在历史和国人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记。院士制度改革引发广泛关注的背后,隐含着公众对院士的美好期待。迈入院士殿堂的科研工作者,既要“学高为师”,更要“身正为范”,经受住多方面的考量与约束,学术回归学术,使院士标杆更加挺立!
(本文转载自软科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05/06 活动报名 | 经济学教授x帆船奥运冠军x独角兽企业联创,聊聊个体与组织的双向奔赴
- 05/07 活动预告 | 节后活动不停歇,5月7日招生直通车开启预约,CLGO毕业校友、知名跨国消费电子企业学长经验分享即将到来!
- 05/08 颠覆性创新时代,一切『再设计』| 复旦-BI MBA《设计思维》公开课报名
- 05/10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 复旦MPAcc公开课报名
- 05/10 重磅抢位!中欧MBA年度健康产业论坛2025:医疗创新为本,领航易变时代
- 05/10 报名|就读一年开启创业之路!交大TFMBA学长与你相约招生开放日
- 05/10 长江商学院MBA公开课|大厂专题:多元竞争,突破增长瓶颈 @北京
- 05/10 【招生沙龙报名】把握AI时代机遇,复旦MBA助你职场进化
- 05/11 活动报名 | 5月11日深圳招生直通车启程,招生政策新动向、在校生活Q&A一站式解答!
- 05/17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iBEST融合创新系列论坛】应变而进:全球政策变革与企业全球化战略转型
热门资讯
MBA院校号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