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主任姚海林:十字路口的MBA教育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2024-06-24 16:47 浏览量: 1944

6月12日,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主任姚海林出席由MBAChina、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ETS、专业学位网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商学院招生经验分享暨培养创新论坛,并作“十字路口的MBA教育”主题报告。

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大家中午好。首先,衷心感谢主办方MBAChina、新疆财经大学为我们提供的宝贵机会,能够与大家一同交流探讨应当如何有效地完成招生与教学的任务。

变革:站在十字路口的MBA教育

首先,我们简要回顾下MBA的全球发展历程。MBA教育起源于1908年的哈佛大学,随后在20世纪50年代于欧洲兴起,60年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到了80年代,MBA教育开始进入中国。进入90年代后,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深入影响,MBA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冲击,MBA教育开始更加关注伦理、可持续发展和风险管理,这些议题逐渐融入MBA的教学内容之中。在过去的十年里,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MBA课程中也加入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内容。如今,我们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时期,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MBA教育也正迎来全新的变革。

回顾MBA的中国发展史,自80年代末MBA进入中国以来,中国MBA教育已走过近四十年的历程。1991年,国务院批准了九所高校进行MBA试点;1994年,MBA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1997年,首次全国MBA联考举行,当时称之为GRK管理类入学考试。2005年,考试改为管理类联考。2008年起,部分院校开始实施提前面试制度,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历史。2016年,EMBA教育也纳入了全国联考,这对所有培养院校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机遇。2024年,我们又再次面临重大的考试方案调整。

在全球视角下,MBA所面临的挑战具有普遍性。随着人工智能的浪潮,我们需应对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同时,全球化退潮也对我们产生了显著影响,使国际交流以及以往融入MBA培养理念的国际化策略受到冲击。因此,我们需更加关注本土MBA教育方案的更新,以及本土企业的发展,同时推动本土管理智慧走向全球。此外,高昂的学费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成为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正如诗华总所分享的,由于其他管理类硕士专业学位项目的分流,MBA在全球范围内的报名人数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另一方面,MBA在实际工作效能中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及其效益也受到质疑。在当今时代,我们更加强调的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而不仅仅是传统的管理人才培养。所以从全球范围来看,MBA的下滑趋势相当明显,不仅在中国,美国排名前25名的商学院也出现了MBA报名人数明显下降的趋势。

就我国而言,除了面临全球共通的诸多挑战外,我们也需应对众多本土特有的挑战。例如,如何使起源于西方的MBA教育适应我国特有的培养需求和人才培养需求。此外,我们受到诸多政策约束,无论是招生名额、考试方式还是学费,均由有关部门进行严格管控。在这一过程中,我们MBA项目如何在受限条件下,构建出独特特色,形成核心竞争力,亦是一项重大挑战。并且,政策也处于持续变动之中,过去可行的现在未必可行,这对我们所有MBA从业者而言,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再者,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过去二十年堪称MBA及商学院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我国正处于“富起来”的阶段,商科教育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得到了从国家到学校的广泛认可。当前,我们正致力于实现由“富起来”向“强起来”的转变,强调技术立国的发展战略。因此,对于商学院而言,其在高校中的核心地位可能会面临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也需要从传统的纯人文社科类项目转向与工科和理科相结合的新方向。

当然,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它可能导致我们的招生和报名人数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这些都是目前中国MBA和EMBA办学所面临的困境。从社会角度看,我们商学院的形象可能并不完全正向积极,过度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责任的偏见依然存在。在普遍重视理工科发展的背景下,商学院受到的边缘化趋势也愈发明显。

根据中山大学的数据显示,虽然近几年我们实际录取的人数没有明显变化,基本能够维持稳定,但报名人数实际上已经呈现下降趋势。从中山大学自身的经验出发,我们一直在深入思考如何重塑MBA教育在高校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凸显商科在高等教育中的价值。我们认为,这需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必须转变办学思路,推动MBA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其次,我们加强社会责任教育。同时,我们还应主动推动学科的交叉融合,尤其是MBA与理工科之间的融合,以此激发MBA教育的新活力。

SAGE:中山大学管理学院MBA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MBA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基于战略重视、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学科优势保障、生源质量保证以及培养过程控制的全面质量管理。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高度重视MBA的全过程培养,从招生到培养,再到论文的写作指导和答辩,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作为连续多次在全球三大国际认证中获得满额再认证的商学院,我们通过组织各种制度保障,以及积极适应国家和学校管理制度的变革,确保MBA和EMBA的办学质量始终保持在最优或最有保证的标准之上。多年来,我们的MBA和EMBA能够保持一定的招生规模,即使在2024年这样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下,我们的分数线仍能够略高于国家线,达到175分,成功地完成了招生任务。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的MBA和EMBA项目得到了社会和考生的广泛认可。

在社会责任教育方面,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尤其是在课程和学生组织的活动上。每年,学校都会向云南地区提供捐资助学,这些捐资助学的名额主要由管理学院负责,MBA的学生们纷纷积极参与其中。在学科交叉融合方面,我们充分利用了中山大学在工商管理和医学方面的优势。工商管理是我校的A+和双一流学科,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同样也是我校的双一流学科。我校拥有十所附属医院,对于医疗管理人才的培养需求十分迫切。因此,我们设立了中山大学的医疗管理MBA项目,自2022年开始招生,2023年迎来了第一届学生入学。今年,我们又开设了非学历班,旨在培养中山大学十所附属医院及广东省其他顶级医院的管理人才。这些举措均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注,也为我们工商管理及MBA办学带来了更多的发展资源。

在2024年,我们根据学校的要求,对MBA和EMBA的培养方案进行了重大的更新和调整。正如前面所述,当前MBA和EMBA的培养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既面临新技术浪潮的冲击,又需应对大环境的变化。因此,我们对培养方案进行了变革。新培养方案的修订原则主要基于学理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的综合考虑。我们认为MBA不应仅成为纯工科或纯技术类的专业学位,而应始终致力于培养高层次的管理人才。

前面多位院长已分享了如何在技术和社会责任方面重点提升MBA培养方案的计划。我们中山大学的培养方案修改思路,主要围绕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和ESG两个方向进行考量。STEM在西方是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汇,为此我们进行了大量调研,了解全球顶尖商学院在此方面的实践。调研结果显示,包括伯克利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等在内的学校,在STEM方面都进行了诸多改革。这些学校专门推出了以STEM为主题的MBA项目,或在课程中整合了STEM内容。根据调研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很少有学校真正将AI技术深入融入课程中,更多的是在数据分析、商业分析以及数据驱动决策方面进行了尝试。

基于这些学校在AI或STEM方面的课程设置,我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无论何种情境下,Business Analytics始终是最常见且最受欢迎的课程。对于纯粹的STEM MBA项目,通常会涵盖大数据管理、金融工程、特定软件编程等“硬核”课程。然而,在兼顾的MBA项目中,更多的是在传统MBA课程内融入数据分析、信息技术管理等相关内容。商业分析无疑是这些课程中的重中之重。此外,机器学习决策、AI与决策等课程也颇受欢迎。

在AI浪潮下,我们倾向于将MBA教育与AI技术相结合,将AI技术整合到MBA课程中,以培养数据驱动的决策和思维能力。这种整合有助于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借助数据分析和AI技术,做出更加精准和高效的决策。此外,我们必须强调AI的伦理和社会责任,因为在AI技术的运用中,个人隐私、数据安全以及技术伦理等方面都需要我们重点保护。同时,从ESG层面来看,我们发现ESG相关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学校的重视。许多学校已经设立了专门的可持续发展硕士专业学位项目。根据调研显示,在与ESG相关的MBA项目中,金融类的可持续发展课程是ESG课程中最常见的,这可能与西方气候的变化以及他们关注的重点有关,这些都可以为我们自身的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最后,我们推出了2024年的MBA培养模式,其核心理念是“SAGE(Science、Art、Governance、Entrepreneurship)”。我们认为管理是一门融合科技与艺术的综合学科,因此,我们提炼的关键词是“science and arts”。此外,我们在培养模式中加入了治理和企业家精神这两方面的内容。我们最终希望通过这种新的培养模式的修订,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在智能新时代中成为拥有智慧、具备前瞻性和领导力的智慧型领导者。

编辑:朱晨赫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