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受聘985高校!


3月22日,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为82岁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颁发南开大学名誉教授聘书。陈雨露致辞称其是当代经济学领域著名学者,在诸多经济学领域贡献卓越。斯蒂格利茨做客“中国式现代化大讲堂”,带来“全球产业政策复兴”讲座,高度评价中国发展成就,强调政府通过产业政策推动知识扩散的关键作用,以美国为例阐述观点。谈及新贸易格局,他认为要重视“边干边学”,呼吁推动含多方面内容的区域性和行业性合作协议。此外,还介绍了斯蒂格利茨的履历、学术贡献、研究领域及对中国经济的关注,我国出版界也引进出版了他的多部著作 。
关联问题: 斯蒂格利茨对中国发展还有何见解?其产业政策观点有何实践案例?他的理论怎样影响经济研究?
3月22日,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为美国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今年82岁高龄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ugene Stiglitz)颁发南开大学名誉教授的聘书。
陈雨露在致辞中说,斯蒂格利茨教授是当代经济学领域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他以开创性的研究奠定了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基石,并在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公共经济学诸多经济学领域作出了引领性的贡献。斯蒂格利茨教授关于“公平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的洞见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共识。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做客“中国式现代化大讲堂”,为南开师生带来一场关于“全球产业政策复兴”的学术讲座。
讲座中,斯蒂格利茨教授高度评价了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成就。他指出,中国在借助自由贸易实现经济腾飞的同时,还通过有效的政府调控推动了共同富裕,这在全球范围内是极具启发性的成功案例。
斯蒂格利茨教授强调,在现代经济中,“知识往往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边生产边学习’自然生成的”,而知识具有公共品的属性,因此政府通过产业政策推动行业内部的知识扩散显得尤为关键。他以美国历史为例,讲述美国早期的发展部分得益于农业生产率的提升,而这种提升正是建立在政府支持的农业推广体系之上的。在谈及新的贸易格局时,他认为,应重视“边干边学”在新贸易框架中的作用。他呼吁推动区域性和行业性的合作协议,这些协议不仅应涉及贸易,还应涵盖投资、科研等内容,尤其要重视绿色发展。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简介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1943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1960年考入美国东部著名大学阿赫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毕业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进修经济学,师从保罗·萨缪尔森,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年仅26岁即为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此后他先后执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和斯坦福大学。
1979年获美国经济学会专为40岁以下有杰出贡献的青年经济学家设立的克拉克奖。1993年至1997年在克林顿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任职,先为成员,后任主席。1997年至1999年担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教授为信息经济学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2001年由于他在“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的分析”理论研究上的突出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斯蒂格利茨教授一生著述颇多,涉历广泛,他的学术研究几乎遍及西方经济学的所有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委托-代理关系、逆向选择、信息经济学、公司财务结构、组织结构、公共部门经济学等。多年来他十分关心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对中国经济问题作了深入研究,结合他个人的经验,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引起了中国政府部门和经济界人士的广泛兴趣。我国出版界也相继引进出版了他的一些著作,目前已译成中文有《政府经济学》、《经济学》、《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全球化及其不满》以及《喧嚣的九十年代》等。
(本文转载自软科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热门推荐
备考交流
最新动态
推荐项目
活动日历
- 01月
- 02月
- 03月
- 04月
- 05月
- 06月
- 07月
- 08月
- 0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