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强调!多所985,加快建设!

MBAChina
2025-03-31 09:43 浏览量: 2235
 智能总结

近日,北京大学举行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工学部班子宣布会,新增相关学部并探索“1本N院”发展新模式。“新工科”是对工科教育的改革创新,旨在发展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以迎合科技革命和国家战略。我国自 2017 年提出“新工科”后积极建设,教育部公布相关研究和实践项目及结题验收结果,多所高校成果显著。各省市也加强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打造。教育部布局建设一批新工科示范学院,53 所高校成为排头兵。北航、上交、天大等高校在新工科建设上成绩突出。新工科教育是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但其发展仍需不断探索。

关联问题: 新工科培养模式是怎样的哈工大新工科有何成果新工科未来如何发展

近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工学部班子宣布会举行。北京大学新增了工学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撤销了信息与工程科学部。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指出,要探索“1本N院”的学部发展新模式,打造具有北大特色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

“新工科”,新要求

在我国,工程教育领域正面临着一场声势浩大的变革——“新工科”。

所谓“新工科”,是对工科教育整体的改革创新。一方面要发展一批面向未来布局的新兴工科专业;另一方面,则是对现有的传统工科专业进行改造升级。它以“新的工科专业、工科的新要求”为内涵,注重深度交叉融合再出新,培养工科类专业紧缺人才。

为迎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新工科应运而生。放眼全球,美国、德国、日本等制造强国的多所大学推进新一轮工程教育创新。2017年8月,麻省理工学院启动“新工程教育转型”计划(NEET),成为新工科改革的国际典型案例。

从2017年首次提出“新工科”起,我国新工科建设已走过多年,正在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

2018年,教育部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和实践项目,包括了202个“新工科”综合改革类项目和410个“新工科”专业改革类项目。其中,“新工科”专业改革类则涵盖了包括人工智能类、大数据类、智能制造类等热门“新工科”在内的19个项目群。2022年,教育部公布首批新工科项目结题验收结果,共96个项目验收结果为优秀,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大学的优秀项目数量位列前三。

在获评优秀的96个项目中,哈尔滨工业大学有6个项目入选,名列全国高校第一。2017年以来,哈工大以威海校区为试验区开展了新工科建设,设立了一批新工科专业/方向,其中智能车辆工程、服务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海洋信息工程、智能材料与结构等专业是中国高校首次创立并获教育部批准,率先全面系统地开展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此外,哈工大创新性地构建了新工科“8Π模型”,构建了面向未来可持续竞争力的敏捷教学体系,为整建制开展新工科建设提供了有机统一的教育体系和解决方案,为形成新工科中国方案贡献智慧。

提出“复旦共识”的复旦大学,在2024年1月集中成立四大新工科创新学院分别是——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计算与智能、生物医药工程与技术、智能机器人与先进技术学院,2024年高考启动本科招生。学院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育人融通”为特色,基于复旦大学“2+X”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一体”式人才培养造就“干细胞式”拔尖创新人才,以“通识教育与专业培养相结合”为“两翼”,通过“X”的多元发展路径,着力造就“高精尖新”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

如今,“新工科”这一词汇在高等教育领域屡见不鲜,各省市纷纷加强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打造新工科建设的“样板间”。2024年12月,甘肃省教育厅公示,拟遴选认定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2024年甘肃省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并遴选认定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等30个专业为甘肃省高水平“新工科”建设专业。此外,重庆理工大学等高校在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项目终期验收中获评“优秀”

推进“新工科”建设,被写进所有工科型高校的发展“蓝皮书”。

国家级示范性学院:

新工科排头兵!

从新工科建设的重点领域出发,教育部布局建设了12所未来技术学院、32所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37所示范性软件学院、33所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16个一流网络安全学院、28个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等一批新工科示范学院,共有53所高校成为这些示范性学院的建设高校,堪称“新工科”建设排头兵。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是仅有的拥有6大国家级示范学院的3所高校。

2019年,在中美新工科教育研讨会上,天津大学面向全球发布实施“天大方案”(CCII),成为新工科建设的领头羊。早在2018年,天津大学便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交流基地——天津大学新工科教育中心,并发起成立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2019年,天津大学建成首个新工科校级引导性平台——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平台并首次招生,进入实质运行阶段。随后,天津大学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相继建立,化工新工科领军班、精仪工程科学实验班、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平台等遍地开花,特别是《天津大学新工科建设方案2.0》的出台,书写了新工科高等教育的“奋进之笔”。

作为红色航空工程师的摇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年来在新工科建设上屡创佳绩。2017年,北航国际通用工程学院首次招生,是北航“新工科”国际教育教学改革的示范和品牌学院。202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起点建设一流的人工智能研究院,象征着“新工科”建设学科交叉的典范。2021年,北航新增虚拟现实、智能感知工程、智能飞行器、网络空间安全4个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新工科专业,成为招生最大亮点。2023年11月,由北航数学科学学院牵头实施的国家级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智能计算”新兴应用理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现通过结题验收,验收结论为优秀。凡此种种,传递了北航力争高水平新工科的决心。

南洋肇兴,北冥致远。上海交通大学的魅力始于实力雄厚的工科,是开展新工科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之一。学校秉承培养“第一等人才”的教育目标,7所强势工科学院20多个优势工科专业进行联合,构建工科大平台。在课程改革上,2022年,学校以实现“新制造、新工科、新机制”为目标,设立科创营教改班以探索新工科教育新模式。2024年4月2日,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特区学院),旨在打造人工智能领域的“黄埔军校”。新工科建设,在这所老牌工科名校的行动中熠熠生辉。

工科是国家硬实力的重要来源。新工科教育,是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战略支撑和引领力量。

“我们面临的现实是残酷的,现实世界已经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经济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新型工科人才支撑,需要高校面向未来布局新工科建设,探索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

新工科源于实践,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培育和成长。如何使新生工科专业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仍需不断探索。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软科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热门推荐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