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021-11-06 07:28 浏览量: 3407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词作集《饮水集》《侧帽集》现多称《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传世的《纳兰词》在纳兰容若生前即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在当时社会享有盛誉,身后更是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国初第一词手”。清家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赞其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

纳兰容若,一个惊艳了时光也温柔了岁月的名字,生于温柔富贵,却满篇哀感顽艳;身处花柳繁华,心却游离于喧闹之外;行走于仕途,一生却为情所累;值风华正茂之年,却匆匆离世......其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颇有南唐后主遗风。今天,小编就带大家通过下面八首经典的纳兰词去了解纳兰容若的跌宕人生,感受纳兰性德内心哀婉清丽的世界。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明明是一生一世,天作之合,却偏偏不能相守,两地分隔。急促的爱情表白,显得苍白之余,还有些呼天抢地的悲怆。传闻纳兰性德与表妹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但表妹被康熙帝纳为妃子,两人生生分离,其痛难抑。织女牛郎仙凡相恋,尚且能每年相会一次,而纳兰性德对心上人的爱恋,却只能通过此词来遥寄。词的上片化用成句,诉说相亲相爱的一双人无端被拆散,不曾交代相关故事。下片以“故事”说故事,容若借古老传说,以纵有不死之灵药也难上青天,暗喻纵有海枯石烂之深情也难与情人相见。这一叹息,油然又让人想起那“相逢不语”的深宫似海、咫尺天涯。全词引经据典,感情真挚,直抒胸臆,落落大方,将一段苦恋无果乃至悲痛终生的感情完美呈现,表达了词人纵然无法相守也保留着一线美好的愿望】

《减字木兰花》

花从冷眼,自惜寻春来较晚。

知道今生,知道今生那见卿。

天然绝代,不信相思浑不解。

若解相思,定与韩凭共一枝。

【容若此词一句“自恨寻春来较晚”是充满悔意的。容若曾经青梅竹马的恋人,一入皇宫,就再也不得相见。“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何况是深深的皇宫。曾经与你擦肩,如今却再不得相见。纵有深情爱意,却难有终。容若心中这般的悔恨,这般的忧伤,凡有情人皆能体会。“知道今生,知道今生那见卿。”如此思念的苦楚,更与何人诉?“若解相思,定与韩凭共一枝。”一句见血见泪的爱情誓言。待来生,我定要做那韩凭,情愿化作相思树,与你根须相交,枝叶环抱。定要化作韩凭那一枝,方能解得相思苦。】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初识纳兰容若,或许就缘于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吧。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婕妤怨秋扇之苦了。20岁时,容若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两人感情笃深,举案齐眉。收获“知己一人”爱情美满,激发了他的诗词创作,加之他22岁晋一等侍卫,随侍康熙帝身边,备受恩宠,可谓少年得志。但造化弄人,三年后,卢氏因产后受寒而死,这给容若造成极大的创伤与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他常常回忆当年“赌书泼茶满室香”与妻子闲聊诗词的温馨场面,于是满含悲戚的写下了著名的《木兰花令》】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依然是一首悼亡之作。上片由问句起,接以黄叶、疏窗、残阳之秋景的勾画,由触着景物而勾起沉思,氛围已是孤寂凄清。下片写沉思中所忆起的寻常往事,借用李清照夫妻和美的生活为喻,说明与亡妻往日的美满恩爱。结句的“寻常”二字更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即那些寻常的往事不能再现,亡妻不可复生,心灵之创痛也永无平复之日。字里行间充斥着怀恋、追悔、悲哀、惆怅的复杂感情。】

《采桑子》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

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年事,结遍兰襟。

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这首词在文坛上被认为有两种写作背景,一是怀友之作,纳兰不仅看重爱情,也很注重友情,他“在贵不骄,处富能贫”,短短一生中结交了不少朋友,说他“结遍兰襟”也并不夸大;还有一说这首词是纳兰为妾侍沈宛而写。在经历丧妻之痛后,纳兰娶江南艺妓沈宛为妾侍,后来因为门第观念的禁锢以及家族的施压,二人被迫分离。这首词就是纳兰在离别之后,思念沈宛的佳作。自古多情的人总是空惹烦恼,所以纳兰的一方闲章刻上“白伤多情”四字,也正是表明了他由于“多情”而常给自己带来失落、烦恼和惆怅。正是这种失落哀伤之感使他“近来怕说当时事”。往事不堪回首,一切过去的都将不再重来,纳兰面对的回忆不过是空城一座,而词人自己,只有在城外兴叹。在灯光下,午夜梦回,依然能够温习往日的岁月。不论这首词是纳兰作给朋友的,还是沈宛的,都是词人发自内心的感慨,细腻单纯,干净得几乎透明。】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翰海沙。

【生在相府,从小锦衣玉食,这些在平常人眼里的幸福,在容若眼里却是束缚,他羡慕无拘无束,看惯了官场之中的尔虞我诈,他偏爱冰清玉洁的雪花,用雪花代指自己,不是人间富贵花。谢娘别后谁能惜,这句用了谢道韫咏雪的典故,这里代指他故去的妻子卢氏,字里行间尽是深情与哀思。】

《浣溪沙》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

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词人在残雪之夜独自徘徊,联想到自己生活孤独凄苦,饱尝人间离愁别苦,“慧极必伤,情深不寿”,满腔惆怅哀怆,故作下此词。“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的问句,可谓起的妙绝。这是容若因笛曲起意,自伤身世的哀叹。最后一句“断肠声里忆平生”更是点睛之笔,短短七字,不禁令人潸然泪下。见惯了哀而不伤,隐而不发,反而更容易被这样痛彻心扉的凄绝之美打动。闭上眼睛仿佛依然能看到词人在那一片断肠声里,落泪伤神。】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是一首纳兰少有的羁旅思乡词。时值伴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当时的容若年仅27岁,正值年轻气盛、风华正茂之时,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但是全词读起来,却不让人轻松,似乎是有心无力之状,或许恰好也是因为他的多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全篇融细腻情感于雄壮景色之中,尽显非凡,作者用山、水、千帐灯、风、雪等大的物像,来寄托细腻的情感思绪,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没有一般边塞诗的大气、沉痛、悲凉、雄壮,而是风格婉约,笔调缠绵,少了抑扬顿挫的沉雄,多了几分婉转的缠绵情态。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本词传神而又动情,然而壮观之处却体现不出作者的大气魄来,这可能源于他宦官家庭出身,父亲谨慎为官的教育,也可能源于他内心深处的某种不悦与疏远。不过这样一来,恰恰又集豪放与婉约于一体之大成,凝炼出中华词坛上一颗风骨神韵俱佳的灿烂明珠,深得后人的喜爱和传诵。

然天妒英才。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容若走了,年仅三十一岁,正值风华正茂时,殒命于一场寒疾。巧合的是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卢氏轻轻松开容若的手,永远闭上了她美丽的双眸,而八年后的这一天,容若也闭上了他疲惫的双眸,追随而去。或许是命运的巧妙安排,或许他有意而为之的选择,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容若是累了,累到再也扛不动这尘世,扛不动他的哀愁与惆怅。

世事难料,荣辱随风。历史的车轮滚滚前最终把曾经的繁华往事碾作粉尘,后人再难去找寻。可它分明还在那里,在容若的词里,在容若朋友们的诗里,更在后世一代又一代有缘人的心里。斯人已逝,墨迹犹存,抚读那些情深意切又隽婉的小令,故人音容,宛在眼前。

“野色湖光两不分,碧云万顷变黄云。分明一幅江村画,着个闲亭挂夕曛。”容若身着一袭青衫长袍,面对一片湖光山色,悠然长吟。他活着,视红尘富贵如云烟;他去了,身后的荣辱,家族的兴衰浮沉,与他便没有任何关系。他不再有红尘中的道道绳捆锁绊,有尘世里重重的惆怅纠结,花间林下,桃源深处,徜徉悠游,吟诗填词,做一回真正的闲云野鹤。若有轮回,愿容若的来世是这个样子,世世都是这个样子。

图文来源| 李三乐 百度百科

编辑 | 孙皖荣

责编 | 万俊梅 马康 魏霖茗 许莉莉

审核 | 张忠凯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