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 | 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

山东建筑大学商学院
2021-03-30 07:00 浏览量: 6205

1940年3月6日,毛泽东在总结抗战以来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争取和团结各界人士共同抗战,首次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抗日根据地政权问题的提示》中正式提出“三三制”原则。

所谓“三三制”,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当时正值抗战最艰难的阶段,一些地方发生了投降、反共、倒退等严重现象,对此,毛泽东提出必须巩固统一战线,加强民主专政的抗日政权建设,以争取时局好转。

7月5日,毛泽东在为纪念全国抗战3周年所发表的《团结到底》一文中,首次公开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建立“三三制”政权的主张,表明共产党“既不赞成别的党派的一党专政,也不主张共产党的一党专政,而主张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联合专政”。实质是为了反对在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实行更广泛的民主政治,建立一个包容性更强、代表性更加广泛的政权,以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三三制”的原则提出后,首先在陕甘宁边区的陇东、绥德两个分区和富县等新区试行,经过民主选举,许多有名望的爱国士绅被选为参议员,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减租减息的阻力也相应减小了,最大程度地团结了抗日力量。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三三制”政权,在敌后各抗日根据地相继建立起来,有力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团结抗日的积极性,成为民主政治的典范。

“三三制”政权作为一种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从制度上为党外人士进入政权并占有一定比例提供了保障,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成功经验。民主政权的建设,对进一步的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和团结各阶级、阶层、党派和团结参与抗战,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山东建筑大学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