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思·享|第166期:《鳗鱼的旅行——一场对目标与意义的探寻》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
2022-01-05 22:15 浏览量: 2246

著 者:[瑞典] 帕特里克•斯文松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0

索书号:I532.65/CS1

馆藏地:紫金港流通书库、国际分馆(中文流通)

我很喜欢吃鳗鱼饭,炙烤的香气四溢、酥软可口的鳗鱼块,淋上咸甜适中的酱汁,配上香甜的大米饭,就连日本美食家北大路鲁山人也说:“鳗鱼的香味,单单闻着就足以下饭。”但其实我并未亲眼见过活的鳗鱼,对这种鱼类也知之甚少。《鳗鱼的旅行》这本书可以说是生动地帮我补了一课。

然而这却是一本难以被归类的书,说它是科普性质的,里面充斥着让人热泪盈眶的父子亲情,它获得的又是瑞典极富盛名的文学大奖——奥古斯特奖,被评为最佳非虚构图书;说它是文学类的,它又实实在在的给你科普了鳗鱼的种种知识。这是一部集自然书写、科学、父子回忆录于一身的独特作品。

我想这一切的奇妙之处来源于作者非常巧妙的行文构思,刚开始阅读时,感觉十分迷惑,怎么一会儿写鳗鱼科普,一会儿写自己小时候同父亲在一起的经历。读了近一半才发现作者采用的是奇偶章节双线并进的结构。各成一条相对独立的叙事线。其中,奇数章节主要围绕鳗鱼在科学史中留下的谜团,针对文学、艺术和宗教中的鳗鱼考察展开叙述,可以概括为对鳗鱼相关知识和研究本身展开的叙述;偶数章节则主要是作者在回忆自己孩童时代与父亲珍贵的捕鳗时光以及家族的故事,在这一过程中探讨生命、死亡以及其间的一切。全书作者抓住鳗鱼这一生物,即作为章节行文串联的纽带,也作为作者和父亲之间独有的感情纽带,和鳗鱼有关的一切都是与父亲交织在一起的美好回忆,那些隐未宣之于口但却渗透着深厚情感,饱含父亲深沉的爱的时光,全都通过鳗鱼向读者展现了出来。

本书结尾部分蕴藏着巨大的情感力量。作者写道自己长大,改变,获得了自由,离开,蜕变,不再钓鳗鱼。经历了所有那些象征性的蜕变之后,有些东西也不可避免地失去了(如家族亲情等)。然而在父亲去世后,章节的最后,作者又回到了和父亲捕鳗鱼的地方。回忆自己的成长时光,正如每一条鳗鱼都要独立去寻找自己的栖居地,去找到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最后再回到自己的来处。如同作者所言,“一旦来到马尾藻海,鳗鱼就再次找到了自己的家”。鳗鱼的一生,如此往复,终点亦是起点,生生不息,人类的传承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撰稿人:丁晓庆

排版编辑:邹飞鹏

责任编辑:何陟唯

审核:高楚清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