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调剂 · MBA院校库 · 高级搜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APP下载
首页 | 资讯 | 院校库 | 商学院 | 联考 | 调剂 | 考试中心 | MBAFair | 全国MBA报名服务中心
MBA院校库

2012年MPA行政学辅导:第四章人事行政(5)

来源:MBAChina网 2011-11-18 13:58   点击量:


  自1870年英国正式确立公务员制度以来,公务员已有百余年历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西方各国公务员制度虽各有特点,但也有共同之处,主要是:


  (1)公开考试,择优录用。通过法定考试择优录用公务员,这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一大支柱。要得到第一流的人选,必须求助于竞争。基于这一认识,英国枢密院于1870年规定,凡未经考试且没有文官事务委员会及格证书的人不得从事任何事务官职。美国也于1883年确定了竞争择优的原则,规定文职人员应通过公开考试,争取首次任用的人员更要通过竞争性考试。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实行公务员制度时也都确立了考试录用这一基本制度。


  考试制度的确立,使西方国家找到了一条选拔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对建立一支精干、稳定和高水平的公务员队伍,保持行政系统的高效率和连续性起了重要的作用。用立法形式把考试内容、方式、条件、机构等固定下来形成制度,也是人事行政的一大进步。但考试本身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对能量化的文化知识水平易于测评,而对应试者的创造能力、思维灵活性等难以量化的部分,尚无精确测定的办法。因此,西方国家的人事行政部门对公务员考试制度仍在不断改进。


  (2)职务常任。政务类公务员(政务官)负责政治决策,业务类公务员(常任文官)执行决策,处理政府日常事务和经常性的业务活动。资本主义国家经过长期党派斗争,终于找到了既不妨碍党派斗争,又有利于政府工作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办法,这就是在实行政务类公务员任期制的同时,实行业务类公务员的职位常任制,或称为“终身官员”、“永久性雇员”,其主要标志是“无过失不受免职处分”,不与政党共进退。公务员的身份获得法律保障。西方国家的人事实践表明,公务员的职位常任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和行政管理的连续性,有利于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和行政管理专家队伍的成长。因而这种制度延续至今;成为西方文官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但职务常任制也有它消极的一面,如一部分公务员不思上进,办事推诿拖拉,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某些部门的公务员掌握了实权,架空政务官,使政务官成为业务官的傀儡等。


  (3)“政治中立”。“政治中立”是与职务常任相联系的西方国家公务员的另一个特点,也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斗争的产物。所谓“政治中立”,是指公务员不参与党派斗争活动,不参加政党选举,不得以党派偏见影响决策等。坚持“政治中立”原则有利于公务员以公正的态度处理行政事务和保持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因此,许多国家都以立法形式确定这一原则。但必须明确,这是在党派政治这一特定范围内实行的原则。在这一范围内,公务员如欲参加党派竞争,必先辞职,否则,即为违法。但即使在这一范围内,这一原则也有其局限性和不彻底性。因为不同政党派别代表资产阶级不同集团和派别的利益,.其所制定的政策必然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公务员也必然从自身的利益和实践需要去理解和执行政治决策,或消极怠工,或积极拥护,完全不偏不倚的超然立场是不可能存在的。如果认为坚持了“政治中立”原则;西方国家的公务员不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不为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服务,那就大错特错了。


  二、中国的公务员制度


  1.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历史沿革、


  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到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推行,经历了较长的历史过程。1953年,我国建立了在党中央及各级党委统一领导下、由中央和各级党委组织部统一管理的分部分级管理干部的制度,奠定了干部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数十年来,管理机构、管理权限和管理范围等虽作过多次调整,但基本的管理模式仍然是分部分级管理干部的体制。这一管理体制与当时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具有管理权限高度集中、管理方式高度统一性和计划性等特点。它为建国后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经济、巩固政权及以后的经济建设起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和政府通过颁布有关法律和专项法规,把国家领导人和国务院组成人员的产生和任免纳入法制的轨道。此外,国务院还制定了有关录用。任免、调配、培训、奖惩、工资,福利、退休、退职等方面的法令、规章和制度,有效地规范了国家行政机关乃至企事业单位的人事行为。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人事法制化进程被迫中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到来,干部人事制度又进入了恢复、发展和改革的新阶段。1980年8月,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是我国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拉开了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序幕。


  首先,将现有国家干部队伍分解为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的领导人员和工作人员,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人员和工作人员,国家权力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领导人员和工作人员,群众团体的领导人员和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等。对国家干部的合理分解,为建立不同类型工作人员的各具特色的人事管理制度提供了分类的基础。


  其次,对从国家干部队伍中分离出来的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人员和工作人员实行公务员制度,依法实施有别于其他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措施和办法。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不仅对提高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行政效率有重要作用,而且突破了以往只在干部人事制度内做局部改革的框框,向建立科学灵活的、各具特色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所以,国家公务员制度虽然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自我完善,但不是它的简单再版,而是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开始。


  另外,还多次调整人事管理机构,成立国家人事部;建立机关岗位责任制和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采用民主评议的方法考核干部;打破干部任用上的单一委任制模式,实行委任、选任、考任,聘任等多种形式;实行专业技术聘任制,初步采用分类管理的办法;下放干部管理权限,调整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行政机关人事部门的干部管理范围和权限;实行全民所有制单位人员辞职制,建立领导干部离休退休制,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回避制;进行国家公务员的试点。这些人事制度的改革措施,为我国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和人事行政改革奠定了基础。


  2.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指导原则、基本内容和主要机制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指导原则、基本内容和主要机制在国务院于1993年8月14日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作了明确规定。这些规定既发扬了我国人事工作的优良传统,又吸取了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积极成果;既符合我国的国情,又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MBAChina网责任编辑:MBAChina网
推荐院校
MBA机构
综合资讯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法律声明 - 政策隐私 - MBAChina网手机版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14,mbachin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MBAChina网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 - 主编邮箱 - 版权保护法律顾问: 慧学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