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白翠玲院长 | 河北地质大学管理学院如何通过“达观博物”引领新时代商科教育
河北地质大学 2025-04-16 14:00 播放次数: 2904
燕赵大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河北地质大学管理学院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学科优势,逐渐发展成为培养地质与管理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将地质科学的基础理论与现代管理实践相结合,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了一批批既具备地质专业知识,又精通现代管理技能的优秀学子。这些毕业生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推动地质行业管理现代化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近日,《走进中国商学院》系列访谈栏目有幸邀请到了河北地质大学管理学院白翠玲院长,就学院的发展历程、教育理念及未来规划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白院长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为学院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本次访谈,我们将深入了解河北地质大学管理学院对培养未来行业领袖的期待与规划。
Question 01
MBAChina:请您先简单介绍一下河北地质大学管理学院的基本情况。
白翠玲
河北地质大学成立于1953年,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是自然资源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著名地质学家李廷栋院士是我们的荣誉校长。河北地质大学管理学院由工商管理系、财会系和电商与物流系三个系组成,共设有12个专业,每年招生人数在700人左右。此外,学院还设有工商管理一级硕士点,以及工商管理专硕、会计专硕和物流工程与管理专硕,今年新增了图书情报专硕,研究生的年招生人数大约为300人,目前在校研究生人数为1000多人。
河北地质大学管理学院拥有将近150名教职工,其中60%以上的老师具有博士学位,副教授以上的高级职称教师也占到60%以上。由此可见,河北地质大学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而且还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Question 02
MBAChina:依托于自身独特的教育资源,学院在学科课程设置方面有哪些特色和优势?
白翠玲
河北地质大学始终秉承“达观博物”的校训,确立了“服务双地”的办学定位,即服务地矿行业和地方经济。河北地质大学管理学院早在1956年便开始组建财会系,因此,管理学院迄今已有近70年的发展历程。学院初创时,定位是为地矿行业培养经济管理人才,目前,我们的许多校友现已成为地矿行业中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在各个单位担任中高层管理者,成为行业的顶梁柱。
Question 03
MBAChina:学院有哪些特殊的培养计划来支持MBA学生的全面发展?
白翠玲
学院在2010年第九批获批了专业硕士点,并于2011年开始招生。在整个招生过程中,我们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培养定位以及工商管理学科的特点,对人才进行培养。
在课程设置方面,结合学校在地学领域的优势,开设了珠宝鉴定、地学旅游和其他地质类课程,为学生们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此外,秉承学校“达观博物”的精神,服务区域和地方发展的办学定位,学院也在这一方面开设了一些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课程。这些课程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培养了学生在各个方向上的兴趣。
Question 04
MBAChina:在产教融合方面,学院的MBA教育有哪些具体实践?
白翠玲
在校企合作方面,我们首先聘请企业的高管作为校外导师。其次,我们鼓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形成联动,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调研访谈,剖析实际问题,最终形成实际案例。学校还组建了校级案例中心,鼓励学生撰写案例,同时督促老师申请百优案例和国际案例入库。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聘请企业高管作为校外导师进行授课,并开设固定的沙龙活动。沙龙活动中,老师与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这种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实际问题的理论分析和实际探讨,也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企业及其面临的问题。
Question 05
MBAChina:作为学院的领导者,您如何看待学院MBA教育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
白翠玲
首先,我们为区域、企业和行业培养了很多高层次管理人才。目前学院每年的招生规模维持在200人左右,这些学生来自于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在培养过程中,我们为区域发展持续性地输送新鲜血液,支持区域经济的发展。
其次,学院的MBA教育实际上是一个资源汇聚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校、学生、企业和社会紧密连接,通过MBA平台汇聚资源,进行产学研协同合作。我们将学校的智慧资源与企业的需求相结合,从而为区域发展贡献学校的智慧。
Question 06
MBAChina:面向未来,学院在提升MBA教育质量和影响力方面有何战略规划和具体目标?
白翠玲
首先,在课程方面,致力于打造创新性更强、实践性更强的MBA课程,深入挖掘行业痛点,与行业共同建设课程,形成真正的产学研协同课程体系,实现符合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培养。
其次,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教育。依托现有的智慧平台,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以改善现有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进一步提升智慧MBA教育的水平。
第三,加强校友网络的建设。自2011年MBA招生以来,学院已经积累了14年的办学历程。如今,我们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拥有约3000名MBA校友,他们多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我们把MBA作为一个平台,将校友们联系起来,促使校内和校外互动,形成共创和共享的平台,促进MBA项目的创新发展。
最后,致力于构建MBA品牌。通过学校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我们力求进一步提升MBA项目的品牌化建设,目标是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以及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MBA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