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30年,MBA教育的新命題——《2021年度中國商學院最佳MBA項目TOP100》暨系列榜

MBAChina 2022-01-13 浏覽量: 4011 [簡/繁]

通過對MBA教育市場曆史總結和趨勢預期、MBA市場的供需均衡問題、MBA生源的新特征、中國MBA教育的标杆模式等維度,在告别MBA教育前30年和迎接新的30年之際,我們迫切提出中國MBA教育新的中長期命題。

這一命題就在:中國的MBA教育,不僅隻是為了讓企業學生獲得一張含金量的文憑,還必須明确是為中國經濟、産業、企業而服務,并有助中國産業經濟的質量和發展快速提升。

來源 | 經理人傳媒旗下《經理人》雜志

■文/MBAChina 《經理人》

2021年12月10日,由本刊和MBAChina聯合舉辦的“中國商學院發展論壇暨教育盛典”步入第三屆。随着論壇的舉辦和成功謝幕,中國的MBA教育也告别而立之年,走向新紀元。下一個30年,中國的MBA教育又将是怎樣的情形?這必然是由商學院、學生、企業、MBA教育市場等共同創造和給出答案。回到當下,本屆論壇的背景,系MBA教育市場第五次持續的“熱度年”(以2017年為基數)。對比2020年,包括MBA在内,2021年考研報名人數繼續呈現遞增趨勢。2021年的考研報考人數達377萬,較2020年增幅10.6%,再創報考人數曆史新高。水漲船高,在考研人數中,報考MBA的人數也再刷紀錄,達23萬。據此預計,2022年的總體考研及報考MBA的人數,有望再創紀錄。在告别過去的30年和迎接新的30年之際,我們有必要沿着中國MBA教育自1991年肇始以來的成長軌迹進行回顧,同時結合當下的産業環境和發展課題,對中國MBA教育提出新的中長期命題。作為長期研究中國商學院發展的《經理人》,以及長期為中國商學院及MBA教育帶來服務價值的MBAChina,自2019年首次聯合發布相關商學院榜單暨研究報告之後,2021年進入第3屆。每一年,都會以回顧、讨論、經驗分享的形式,對MBA教育的發展進行反思,以及進行深度讨論,同時也通過榜單形式,對當年表現優異的商學院及MBA項目進行評選表彰,借此推動中國商學教育的持續發展。

關于榜單和報告。本刊和MBAChina結合各自數據、信息、研究優勢,以調研為基礎,綜合品牌、師資、學科能力、招生情況、課程管理、學生評價等維度,通過評選活動,推出年度中國商學院暨MBA項目系列的榜單。2021年度的榜單包括《2021年度中國商學院最佳MBA項目TOP100》《年度中國商學院最佳中外合作商學項目TOP10》《年度中國商學院最佳金融MBA項目TOP10》《年度中國商學院最具特色MBA項目(排名不分先後)》《年度中國商學院最佳産教融合實踐商學院(排名不分先後)》《年度中國商學院公益之星(排名不分先後)》《年度中國商學院卓越運營(排名不分先後)》《年度中國商學院MBA項目新媒體影響力TOP50》等相關的組織和個人獎項。評選活動自2021年5月初啟動,至2021年12月初結束,曆時8個月。通過對各商學院及其MBA項目進行問卷調研、數據基礎資源、第三方問詢調研、專家評議等多個環節,進入初步入圍評審,再到最終評審的嚴密流程。在評選過程中,本刊和MBAChina和了解和掌握到國内商學院MBA教育市場的變化,并據此對相關數據、信息等進行彙總分析,形成綜合研究分析,包括MBA教育市場曆史總結和趨勢預期、MBA市場的供需均衡問題①、MBA生源的新特征、中國MBA教育的标杆模式等等。

看得見的MBA市場之手MBA市場的真正主體是,工商管理知識的求學者。從中國MBA教育元年算起,至2021年的30年中,由求學者結構的需求市場,譜寫出了中國MBA教育的四次蛻變(詳見表1)。

第一階段,1991年至1996年。在中國MBA教育創始最初的6年中,全國報考人數每年不足1萬人,MBA教育的教材也基本照搬歐美教材。因此,這一階段的MBA教育實際是“嬰兒期”。第二階段,1997年至2011年。在15年中,中國MBA教育逐漸從“嬰兒期”進入到“幼童期”。全國MBA報考人數在1997年突破1萬人之後,至2011年首次接近10萬。根據百分比計算,2011年的MBA報考人數對比1997年時期,實現了727.27%的倍數增長。但是,耗時卻用了15年。顯然,中國MBA教育在“幼童期”持續太久。

第三階段,2012年至2018年。和前一階段相比,新一代的MBA報考群體僅用7年時間,就再度創造了新的“近10萬級”。截止2018年,全國MBA報考人數達17萬,這意味着,MBA報考人數每年以新增1萬人的速度進行遞增。第四階段,2019年至2021年。和前7年以往,在新的3年中,2019年延續2017〜2018年快速暴漲之後,在2020〜2021年階段保持了每年報考人數新增1萬左右的加速度勻速增長态勢。為了降低計算離差率,暫不将市場突然暴漲的2017年作為基數,根據2018〜2021年的報考人數、實考人數、錄取人數的平均增速推算,預計在2022年或分别再增至26萬人、18萬人、5.5萬人。從0到1,再從1萬到如今的MBA報考人數,中國的MBA市場已經發展成了全球第一大“MBA教育機會市場”。請注意,我們提到的概念是“機會市場”。因為,在不斷增長的MBA報考人數和實際被錄取的人數之間,還存在巨大的數據差。以第二階段的1997年算起,至2021年,MBA報考人數總計達到222.5萬人,實際進入考場總計為157萬人,而最終被錄取的人數總計僅有25萬人。百分比統計,根據25年的曆史整合計算,實考人數比報考人數少了29.44%,而實考錄取比例僅為15.74%。

縮小範圍,再以近五年為維度,來看2017〜2021年的情況。棄考人數和25年來的整合百分比29.44%基本相僅,但考取率則提高至30.9%。因此,相對過去,MBA報考環境和入學機會均有改善,但棄考人數占比仍過重。年均減少29.44%的MBA報考生現象,可能存在四種情況:其一、個人原因而棄考;其二、考試偏難,而選擇放棄;其三、通過率隻有30.9%,畏難而放棄;其四、商學院MBA項目招生有人數限定。MBA招生考試的難度和相關錄取指标的限定,是決定MBA市場規模的重要因素。

和其他商業市場發展的規則一樣,MBA市場的可持續發展,最需要的是穩健,而不是呈現過大波動。2016〜2017年度的兩個年度,曾經出現過一輪由“暴跌”到“報複性反彈”的過冷和過熱。有些問題出在MBA市場自身的供需不平衡,有些涉及到相關幹預行為,如果适度調整考試難度和錄取指标,以提高MBA報考生的積極性,或可更有利于MBA市場的健康規模發展。總之,我們希望市場這支“看得見的手”,對MBA教育市場帶來積極作用。

《2021年度中國商學院最佳金融MBA項目TOP10》

MBA人才供需矛盾沖突相比其他學科,以MBA為核心的商學教育,是最貼近商業社會的學科。中國之所以出現龐大的MBA報考市場,系由産業經濟以及企業對管理創新人才的迫切需求引緻。對于迫切需求的再分解,主要從産業經濟、CEO需求、雇主需求等三個維度進行分析。産業經濟維度。援引德勤(Deloitte)在《2021中國制造業創新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創新調查報告》”)②中所指出:“不可否認中國制造業在某些技術領域與發達國家同行,有些甚至走在前列。而此時中國制造業又面臨沒有先前經驗可以借鑒、沒有現成技術可以引進的考驗,必須依靠持續創新才能保持領先地位。”在《創新調查報告》中,就中國制造企業就“五個創新”問題,進行了評估總結:産品與服務創新問題。中國企業的創新活動在技術、用戶體驗和市場銷售維度表現較好,但創新産生的行業影響和變革性有限。技術創新問題。中國企業重視建設數字技術能力和研發實力,但尚未形成明确的技術創新戰略和創新機制以支持持續有效的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問題。中國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活動在行業促進、客戶價值、财務價值和韌性穩定性方面表現良好,但較難實現在價值提供邏輯上進行創新和重構。

管理創新問題。中國企業在管理的某一方面實施創新并取得成果(如信息管理、人力資源、财務管理等),但尚未形成管理創新機制。綠色創新。中國企業注重節能減排績效及實用性,而綠色技術先進性和綠色創新科技基礎相對薄弱。CEO需求維度。援引畢馬威(KPMG)在《中國首席執行官展望(以下簡稱“《CEO展望》”)③調研報告中的總結:“中國企業家們對創新的重視日益提高。創新位列中國新發展理念的首要位置,也是中國未來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越來越多的中國首席執行官将創新、研發、開發新産品等措施視為未來三年實現公司增長目标最重要的策略。中國政府也在不斷推出政策支持企業研發,例如,對企業基礎研究實行更優惠的稅收政策,成立北京證券交易所加大對‘專精特新’等創新型企業的融資支持等等。”《創新調查報告》及《CEO展望》分别從中國的産業維度和中國的企業管理者角度,提出了創新課題和未來的戰略課題。

解決五個創新問題以及應對未來的戰略目标,就每一個企業個體而言,除了創新技術人才之外,更需要的是大量中高級管理創新的驅動型人才。對于這一标準,MBA人才具有最恰當的匹配度。雇主需求維度。截止去年同期(2021年2月),我國共有在業/存續的市場主體為1.44億家,其中企業4457.2萬家,個體工商戶9604.6萬家。從數量上來看,2020年我國新增注冊市場主體2735.4萬家,同比增長12.8%。另外,自2011年以來的十年裡,我國平均每年新增1.7萬家高新技術企業。目前,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數量已經達到27.5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有22.3萬家。不過,對比國内企業總量及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中,分攤MBA管理人才方面,供需出現倒挂。以2010〜2020年的MBA畢業生(不包括未取得畢業或中途退學及其他情況)統計,大約合36.6萬人,以此對比我國總企業4457.2萬家(不包含個體工商戶),MBA人才的供需比僅約為0.82%。而按照這樣的供需比,高新技術企業所能分攤到的MBA人才更是微乎其微。在本屆“中國商學院發展論壇暨教育盛典”上,GMAC大中華區總監分享了《全球商科申請與雇主招聘新洞察》(以下簡稱“《招聘新洞察》”),指出:“科技行業(企業)對MBA畢業生的需求将增加10個百分點。96%的招聘人員在2021年雇用MBA畢業生,使得該行業對MBA人才的需求在過去三年中名列前茅。”《招聘新洞察》中,就雇主對MAB為主要商科人才的信心來源因素,共有八個大項:戰略思維、出色的溝通能力、多面手、準備好成為領導的角色、掌控複雜的全球商業環境、創新、帶領企業突破由于科技瓶頸帶來的挑戰、候選人不要求過多的企業培訓(有能力實現快速落地)。

對比這些“因素”,會發現它們均無縫對接于MBA教育課程體系中,如《戰略管理》《管理心理學》《領導力》《管理溝通》《組織行為學》《創新管理》等課程。值得重視的是,八大“因素”中的“候選人不要求過多的企業培訓(有能力實現快速落地)”這一條,說明企業對管理人才有“即插即用”的強烈要求。但是,不管産業、企業對MBA人才如何緊需,但MBA教育培養不可能用速度來代替質量,即使适度擴招(近5年來一直在增加錄取人數,截止2021年已達5萬人的錄取曆史新高),但是MBA規範的2年學制,以及全部課程的教學和相關配套培養,一方面需要教育資源的投入和創新,另一方面還有知識消化和實踐的過程。特别注意的是,每隔3〜5年,MBA生源結構都會發生一次重大變化。生源結構中包括年齡、所在企業情況、職位、收入,以及前學曆等等,這些情況的背後,都反映了時代特征,也促使了商學院在教學理念、行為上需要與時俱進。

《2021年度中國商學院最佳中外合作商學項目TOP10》

MBA的“34歲現象”基于年齡代際(relation between generations),70年代和80年代、90年代生人,放在同一年齡的時空平面上進行比較,我們會發現在面對同一事物的價值觀、方法論會産生三種不同的結果。另外,由于信息爆炸、技術蝶變、環境更替等等因素,即使在同一個“10年”中出生的人,幾乎每隔3〜5歲,也會迅速出現代際。由于MBA學生普遍年輕,但是同樣面對年輕的學生,在上世紀90年代、本世紀的千禧年代以及近5年中,商學院的教育者手裡的教材,除了基本原理之外,大多數内容都發生重大更新,而且其在時效更新速度上,甚至發展到了如今的每一年。重點關注一下MBA學生的“34歲現象”,及其延伸問題。根據本刊和MBAChina的聯合調研發現,現階段的國内MBA學生,通過考試和被錄取時的年齡普遍在34歲左右的年齡層,算起來,這部分MBA學生大多生于1987年左右,約在2006年進入大學本科,2010年至2020年前經曆一段職業經曆,而後考入MBA。

這些“最後的80後”,在重要的職業階段,正值國家經濟轉型、企業轉型變革、全民創業創新、科技工業和科技消費品暴風驟雨式的更新疊代時期。而多數商學院與時俱進,已經完成過一輪教育教學改革,并正值向“中國特色商學院MBA教育模式”轉變階段。因此,形成了當下中國MBA獨有的“以新對新”的局面。随機抽樣三家商學院MBA項目來觀察學生結構:以“2021級清華MBA項目(非全日制)”為例。根據公開信息,該項目學生平均年齡為34.4歲;工作經曆平均為10.5年;教育背景多數為本科,專業集中度最高的是工科;母校背景中,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大學、南開大學等211、985高校;所在企業歸屬前三位的分别是科技、金融和制造業;從事的崗位前三位的分别是綜合管理、金融财務、市場和産品管理;在職業過程中,有些成為中層領導,平均管理人數大約36人。另外,在披露信息中,還包括部分學生所在企業的具體名稱,如華為、歌爾股份、高盛(中國)、百度、京東等等。通過以上信息,“2021級清華MBA項目(非全日制)”學生的肖像很明确,這是一批亟待通過MBA學習,用MBA知識、工具來對現有職能工作進行指導、調整、改變、完善的學生人群。根據2年學習周期,意味着至36歲之後,他們正值由一名普遍管理者向領導人地位轉變的最佳年齡。複旦MBA項目、浙大MBA項目和清華MBA項目,也有類似情況。複旦披露的“2020級複旦MBA”項目的公開信息中,MBA學生平均年齡稍低于總體年齡,為32.6歲,但是在其年齡結構中,35歲占比29.8%,28〜34歲占比62.7%,由于27歲以下占比7.5%的原因,而稍微拉低了平均年齡。另外,“2020級複旦MBA”學生的平均工作年限為9.8年、平均管理年限為5.8年,企業屬于民營和外資居多,學生任職中層管理者居多。

再看浙大披露的“2022級浙大MBA”項目,其MBA學生年齡結構中,第一占比為31〜34歲,為30.91%;其次為35歲年齡段為29.13%,28歲-30歲年齡段為22.56%,低于27歲為17.41%。因此,浙大MBA學生同樣具有明顯“34歲現象”特點,至于工作年齡、管理年限、學曆、職業、企業身份等基本和複旦MBA、清華MBA類似。由此可見,“34歲現象”不僅是國内MBA教育的共性,同時也讓各商學院在設計MBA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方式更能适應、匹配管理學習需求。從國内MBA教育市場的曆史演變,再到MBA人才的供需沖突,以及獨特的“34歲現象”,MBA教育院校又将如何面對新時局?

《2021年度中國商學院最具特色MBA項目(排名不分先後)》

解讀2021 TOP100承上屆,本刊和MBAChina聯合對國内商學院MBA項目進行第三度評選。本屆中國商學院最佳MBA項目主榜,保持最終的100家限定規則。入選和排序上,基于各院校MBA項目的表現情況,相比去年,本屆TOP100中,部分商學院MBA項目“角逐”比較激烈,甚至出現局部總分值相近、相等的情況。當然,也有去年上榜的MBA項目在本屆中落選,同時又有新增的部分MBA項目。

根據最終的名次,獲本屆前十佳MBA項目的院校依次為: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和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并列)、複旦大學管理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廈門大學管理學院、南京大學商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以下稱呼,均采用簡稱)。獲得本屆前十佳MBA項目的院校,主要基于在品牌和市場影響力價值、工商學科能力價值、師資能力價值、招生質量、課程管理和創新價值、學生學習實效價值等表現方面,具有較高的分值得分。這些MBA項目的院校具體表現如何展現标杆價值?以清華經管、交大安泰、北大光華、浙大管院和中大管院、複旦管院等排名前五的MBA項目院校為例:清華經管。“如何在未來的競争中更好地發揮個人優勢?如何在發展大勢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這是清華經管院長白重恩教授對MBA人才提出的命題思考。

在MBA教育實效運營中,清華經管主要在課程體系、師資力量、SPOC在線課程、特色課程、名師講堂等方面充分展示其能力和價值。課程體系。清華MBA項目的課程體系是持續改進的具有先進理念的“新版MBA課程體系”。新版課程體系追求知識、能力和品格的平衡、學術嚴謹性和實踐相關性的平衡以及中國根基和全球視野的平衡,采取軟技能開發、體驗式學習、整合性學習和全球化經曆這四項措施,通過體驗式學習培養MBA學生的領導力和企業家精神。師資力量。清華MBA項目的師資隊伍主要由經管學院的全職教授和專門聘請的院外專家組成。清華經管學院以其獨有的感召力吸引着衆多優秀學者加盟,這些深負盛名的教授學者,形成了一支優秀傑出、經驗豐富的國際化MBA師資隊伍。SPOC在線課程。清華經管學院融合最新的信息技術和中國最優的教育資源,推出國際領先的基于新信息技術的群組教學模式課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簡稱SPOC)。SPOC課程在傳統的MOOC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基礎上增加了學生群組學習、教師全勤主導和以案例讨論為主的課堂對話,是目前世界領先、國内獨有的全新MBA教學模式。通過SPOC課程,清華MBA項目已經走在世界商學院教育前列,并促進了國内MBA項目變革。特色課程。清華的最具特色的課堂是“顧問委員走進經管課堂”。

這一課程系清華經管學院顧問委員與經管學生之間的小班讨論課程,讓包括MBA學生在内的經管學生有更多機會與國際一流的企業家和投資家交流,近距離對話使雙方都受益:一方面,學生獲得難得的機會與顧問委員近距離交流,另一方面,顧問委員也能面對面地了解中國年輕一代最優秀學生的思想動态。名師講堂。主要為清華“MBA名師論道”,該講堂是為MBA學生定期開設的系列講座課程,每堂課邀請一位清華MBA名師為他們講解管理新知,剖析時政經濟,分享智慧心得,并與同學們互動交流。2013年至今的主講嘉賓有清華經管學院兼職教授、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榮融,清華大學副校長謝維和教授,榮譽訪問講席教授、國際管理學會(AOM)前主席陳明哲博士,清華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經管學院黨委書記楊斌,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院長、中科院院士施一公教授等。交大安泰。“安泰将秉承‘紮根中國管理實踐,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完善經濟管理理論’的發展方針,以行業研究為抓手,回歸商學院發展的本源,形成實踐、學術、教學三者之間的良性循環,循序漸進,最終攀頂而成為一所紮根中國的世界級商學院。”——這是交大安泰院長陳方若教授對本院發展戰略提出的命題。在MBA教育實效運營中,交大安泰主要在課程設置、創業創新、國際視野等方面充分展示其能力和價值。課程設置。為強化學生的“創新力”,交大安泰MBA的所有項目都既強調經營管理的方法與理念,又突出人文精神與文化底蘊,以提高學生的市場競争力。以交大安泰非全日制MBA班為例,該項目緻力于培養懂管理、會經營,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複合型人才,在課程設置上非常重視經典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

非全日制MBA的課程以滿足各行業對經營管理人才的需求為目标,突出學生創新和創業能力的培養。所設置的必修課包括方法論基礎課程、管理核心課程、中國國情課程,選修課則提供營銷與戰略、技術與創業管理、金融與财務、運營與物流、國際商務、人文管理等方向的課程,一方面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他們的專業技能。創新創業。交大安泰率先在國内打造MBA創新與創業特色教育,從提出通過創業課程、創業大賽、創業基金,構建“三位一體”的創業生态體系,到如今圍繞創業生命周期,構建了涵蓋“立體化課程體系-多層次實訓平台-全方位實戰支撐-終身化學習平台”的創業人才培育體系,讓處于各個創業階段的安泰學子,皆能并持續得到創業教育和支持。國際視野。除了提供高質量的課程學習機會,交大安泰努力為國際學生提供最佳的交流體驗。

項目為每一名國際學生安排一名中國學生作為“生活向導”,為他們交流期間的學習與生活,提供全方位的幫助。項目還組織了各種各樣的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和體育競賽,為國際學生與中國學生創建增進友誼、融合團隊的平台。北大光華。“‘創造管理知識,培養商界領袖,推動社會進步’是光華管理學院的使命,是每一個光華人的基本信念,并貫穿于學院的一切工作中。”——這是北大光華院長劉俏教授對學院商學教育價值的終極思考。在MBA教育實效運營中,北大光華主要在師資力量、特色課程、職業發展等方面充分展示其能力和價值。師資力量。北大光華秉承北大悠久的人文傳統、深邃的學術思想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包容不同學術背景和經曆的老師,充分發揮每個人的積極性、創造性:運用國際規範的研究方法深入研究中國的經濟和管理問題,做有世界水平的中國學問,對中國經濟管理問題的研究亦形成了國際影響力。北大光華現有116位全職教員。其中,9位教育部“長江學者”,5位“長江學者”青年學者,11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0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2位國際學會會士等。特色課程。全新的“整合實踐項目”,作為北大光華全日制MBA學生必修課程,是一項具有社會公益性質的商業教育合作項目,旨在通過企業和學校聯合打造的實踐平台,不僅解決企業實際問題,同時提升學生管理能力。

作為體驗式課程,整合實踐學生小組在教授的帶領下,深入企業執行具體商業項目,提出改進建議和解決方案,并最終向企業提交咨詢報告。每個項目都是由企業根據自身需求設計提供的真實課題,旨在解決企業當前存在的實際商業問題。該整合實踐項目課題範圍:為轉型企業的管理問題提供戰略、市場、人力資源、财務等方向的解決方案;為創業型企業或成長型企業的業務拓展提供商業計劃等。職業發展。北大光華為MBA學生還設立了職業發展中心,通過面向企業、面向學生兩種服務體系,為企業提供MBA人才資源,為MBA學生提供合适的雇主資源。由此為MBA市場突出的供需沖突問題,提供了公益服務平台。浙大管院。“走在市場經濟前沿,創造管理科學發展的新理論、新方法,培養引領中國發展的健康力量。”——浙大管院院長魏江教授對本院商學教育提出了明确的使命。在MBA教育實效運營中,浙大管院MBA主要在師資力量、特色課程等方面充分展示其能力和價值。師資力量。

浙大管院MBA授課師資共計113位核心教師。其中:71%以上有海外學習、科研背景;20%的教師擔任企業獨立董事或field執行董事;38%的教師擔任企業和政府部門的顧問或從事實際管理咨詢工作。此外,還聘有50餘位知名企業家、學者作為兼職教授。特色課程。自2018年起,浙大管院對全日制MBA項目進行了全新打造,正式升級為“浙江大學MBA新動力班”,緻力于培養引領中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領袖型精英人才。其中,行動學習是MBA新動力班的核心課程,學員以行動學習小組的方式組成團隊,共同幫助企業解決真實存在的管理問題。MBA教育中心為學員配備指導教授,借助專門的浙江大學商業系統工具,幫助同學提升問題發現、分析和解決能力,同時推動大家的職業發展規劃。項目主要包括面向浙江大學工科實驗室技術商用化的《求是科技前沿與産業前瞻》,面向中小創新型企業管理的《創新管理》,以及面向大型企業内部問題解決的《行動學習實踐》,為未來的職業轉型發展提供最大助力。中大管院。“培養既有創業創新精神,又能關注并踐行社會責任的商界管理精英”——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院長王帆教授對本院商學教育提出了使命。

在MBA教育實效運營中,中大管院MBA主要在品牌價值、項目共享等方面充分展示其能力和價值。品牌價值。中大管院MBA迄今已向社會輸出逾5000+名管理精英。該院是華南首家、中國第二家獲得AMBA、EQUIS、AACSB全部三大國際認證的商學院,也是華南地區首屈一指的知名商學院、中國最具影響力的MBA品牌之一。項目共享。除了MBA之外,中大管院MBA中心運營的項目還有MPAcc(會計碩士)、MPM(項目管理碩士)、MAud(審計碩士)、MF(金融碩士)等專業碩士學位,除了各專業設置的核心課程之外,大部分的選修課程都是開放給各專業共同選擇的。在學生和校友活動組織方面,理事會與聯合會還實現了各專業學位項目的大融合,打造出一個更寬廣的平台。多專業平台的融合與構建,對幫助同學們豐富知識結構,拓展交友圈子,互相取長補短,打造更具競争力和活力的學習與事業團隊起到了顯著的推動作用。複旦管院。“順應新的時代特征,緊随新的時代趨勢,複旦大學管理學院在2020年啟動了科創戰略,并迅速開展了一系列科創管理專題研究。學院教師和院外學者強強聯手,一起聚焦科創企業管理所面臨的問題,開展非常具有針對性、前瞻性的研究。”——複旦管院院長陸雄文教授這句話,明确表達了複旦商學教育戰略上的新變化。

在MBA教育實效運營中,複旦管院MBA主要在項目體系、職業發展等方面充分展示其能力和價值。項目體系。在深入研究經濟發展新特征、全面融合中西管理教育新理念的基礎上,複旦MBA大膽創新,持續完善MBA教育培養體系,形成“一個核心,五大支柱”全方位學習價值系統,緻力于從“知”與“行”兩個維度,為社會與經濟發展培養“青年精英,未來領袖”。職業發展。向社會企業對接,解決雙向選擇的對口問題。複旦大學管理學院職業發展中心是中國大陸大學商學院中第一家專職的MBA職業發展中心。通過提供高質的服務和資源,中心旨在使學生明确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提高職業競争力。該中心每年為學生提供全職就業機會1500餘個、實習機會1000餘個,舉辦2場全職招聘會和1場實習招聘會;合作企業達1000餘家。根據披露,通過中心的服務,複旦MBA學生畢業互入職的企業如蘋果、耐克、巴斯夫、百安居、拜耳等500強企業。以上案例,隻是《2021年度中國商學院最佳MBA項目TOP100》中的代表,中國商學暨MBA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更需要所有商學院共同努力和創新。《2021年度中國商學院最佳MBA項目TOP100》

商學+理工科”的産教模式本屆系列榜單中,除了《年度中國商學院最佳MBA項目TOP100》,以及金融類、特色類、中外合作、教育管理運營等定向榜單之外,還增補了基于産業和商學教育結合的産教融合實踐榜、基于對社會回饋和奉獻價值的公益榜、基于通過流量傳播品牌價值的新媒體影響榜。

《2021年度中國商學院最佳産教融合實踐商學院(排名不分先後)》

《2021年度中國商學院公益之星(排名不分先後)》

重點關注産教融合的意義和價值。關于産教融合,在英語國家的管理教材上,叫做“Integration of enterprises with vocational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中文就是“企業與職業學校的整合”,其真實的含義是指職業學校根據所設專業,積極開辦專業産業,把産業與教學密切結合,相互支持,相互促進,把學校辦成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科技服務為一體的産業性經營實體,形成學校與企業渾然一體的辦學模式。不過,現階段的我們和西方發達國家對于“産教融合”的理解存在着巨大偏差(偏差問題,限于篇幅和本文主題,本文不進行展開)。不過“産教融合”在中國大學中,主要是指和相關産業的企業共同從基礎理論到科研,再到成果開發,最終實現将産品引向市場為目的。一般而言,多見于大學的理工科。以MBA教育為代表的商學教育,在曆史發展階段中,其實早就有不同程度的“産教融合”的雛形,比如真實案例場景和教學結合、教授和學生進入企業研究課題等等,但是發展至今,MBA的“産教融合”在各大院校中已經形成了百花齊花、各具創新和特色的局面。對于MBA教育來說,“産教融合”使得學生能夠“從企業中來、再回到企業中去”的學習和實踐的循環,促使MBA學生能快速與行業發展、企業實踐、中國國情和世界潮流緊密結合。通過調研、分析,本屆産教融合榜單中,共選出了30家優秀的MBA項目。

其中如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電子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大連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等等。由于入選學院較多,僅通過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兩家(以下均使用簡稱),來看一下國内MBA教育在“産教融合”方面的特征。北理MBA。追溯曆史,北京理工大學最早在1940年創立于延安,是我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曆批次重點建設的高校,以及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行列。北理管院浸潤着北京理工大學深邃的延安精神和厚重的學術底蘊。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後最早恢複管理教育的高校之一,該校管院已走過41年的發展曆程,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培養了大批優秀管理人才和科研棟梁。近年來,北理管院已獲得全部最權威的商學院四大國際國内認證,分别在2011年通過國際AMBA認證、2015年通過EQUIS國際認證、2016年通過CAMEA認證、2019年通過AACSB國際認證。至此,成為全球不超過1%同時持有三大國際認證的管理學院。面向國家産教融合戰略需求,北理MBA項目中特設技術轉移方向,并在2020年被北京市教委批準為開展技術轉移方向研究生教育改革試點院校。從人才選拔、課程設置、實習實踐等多維度構建管工融合的培養體系。結合學校在國防軍工、人工智能、能源經濟等領域具有鮮明的行業特色和優勢,積極引入具有工科知識背景的管理類專業教師,設計具有工科特色的管理類實踐教學環節,推動工科特色與管理類專業深度融合,為培養産教融合、技術轉移的專業人才提供可推廣的模式,培養一批具有創新意識、促進科技成果高效率轉化、富有社會責任感的卓越領軍管理人才。

《2021年度中國商學院卓越運營(排名不分先後)》

兼容并蓄,淬砺緻臻。北理管院将教育使命立足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把握大勢,敢于擔當,為社會各界培養富有創造力的傑出管理領導人才,推動中國管理實踐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華理MBA。華理MBA項目以商學院使命“連接商業與科技,培養知行合一的經管人才”為指引,以“基于交流而發展”為培養理念,是首家将行動學習引入MBA教學改革,開創了“五位一體”全新教學模式,并不斷深化課程改革,注重與産業、與理工科、與定量技術相融合,通過系統化、模塊化的課程體系以及沉浸式、混合式教學方法的整體設計,緻力于将華理MBA學生培養成為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并擁有現代管理新知識的管理者和領導者。華理MBA項目行動學習課程遵循“問題—反思—總結—計劃—行動—發現新問題—再反思”這一完整的“行動”過程設計,以學生作為學習過程的核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和體驗商業情境下複雜管理問題的解決過程。學生通過獨立獲取信息,發現問題;獨立地制定計劃,聯合學院教師和企業資源共同實施計劃、以及不斷進行反思,調整計劃這個學習過程,掌握商業技能、學習專業知識,塑造管理思維,從而構建屬于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包括北理MBA、華理MBA在内的國内以理工類學科為資源的大學MBA,利用自身的學科優勢,在結合産業、企業資源方面進行實踐,形成了“商學+理工科”的MBA實效模式。在中國,“商學+理工科”MBA模式的出現,得益于國内經濟發展、企業科技創新,以及新經濟的崛起和規模化,特别實體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對戰略、組織、人力、創新等管理知識、工具、經驗的缺失所引出的重大社會需求。本屆系列榜單的背後,有來自外部環境——産業經濟、企業的人才需求,又有來自各商學院MBA教育教學的内部環境——對使命的堅守、對MBA學生的求知洞察、MBA教育理念重塑、MBA教育改革和創新等等。

《2021年度中國商學院MBA項目新媒體影響力TOP50》

我們欣喜地看到,自中國MBA教育元年至今的30年來,商學教育總體上一直保持發展的勢頭,而且積累了大量辦學經驗——有别于西方發達國家的MBA教育模式,正在形成具有明确為中國經濟、産業、企業服務的中國特色的MBA教育。通過中國特色的MBA教育理念、模式、方式,有助于中國産業經濟的質量和發展快速提升。① 具體問題,由《經理人》和MBA China分析和研究提出,詳見《經理人》總第319期文章《MBA教育市場供需不平亟待解決》》② 資料為《下一步創新——2021中國制造業創新調查報告)》德勤(Deloitte)2021年12月③ 資料為《2021年中國首席執行官展望》畢馬威(KPMG)2021年10月

附文:

《2021年度中國商學院最佳MBA項目TOP100》暨系列榜調研說明

評選活動自2021年5月初啟動,至2021年12月初結束,曆時8個月。通過對各商學院MBA項目進行發函調研、通過掌握的數據基礎資源、通過對第三方問詢調研、通過專家評議等多個環節,進入初步入圍評審\\最終評審等流程,推出包括《2021年度中國商學院最佳MBA項目TOP100》《2021年度中國商學院最佳中外合作商學項目TOP10》《2021年度中國商學院最佳金融MBA項目TOP10》《2021年度中國商學院最具特色MBA項目(排名不分先後)》《2021年度中國商學院最佳産教融合實踐商學院(排名不分先後)》《2021年度中國商學院公益之星(排名不分先後)》《2021年度中國商學院卓越運營(排名不分先後)》《2021年度中國商學院MBA項目新媒體影響力TIO50》等系列榜單。

1.排行榜及調研情況

年度排行調查主要從商學院MBA和MBA學生兩個方面着手,同時也調查了學生對MBA項目的看法。其中,MBA項目方面,調查項目師資、教學管理、招生情況、學科能力、課程體系、品牌力、信息化等;MBA學員方面,調查學生對在讀、已讀MBA項目中的總結、意見。

衆多MBA項目對于MBAChina、《經理人》聯合項目組秉持的獨立、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均有高度認可,受邀MBA項目均積極參與填寫問卷,協助調研。對積極配合的MBA項目,MBAChina、《經理人》聯合項目組均對其問卷進行獨立核實,确保真實完整。對未配合的MBA項目,MBAChina、《經理人》聯合項目組也開展獨立的第三方調查,包括匿名電話訪問、數據搜集、校友問詢等方式。

2.評選原則和指标及其權重

評選原則為:一、對于國内合法開辦MBA教育的項目,均被納入榜單評選範圍;二、本校專職師資低于總師資數量33%以下的MBA項目,不納入榜單評選範圍;三、課程體系及科目照搬西方,且缺乏創新和革新的MBA項目,不納入榜單評選範圍;四、市場口碑欠佳、受到行政處罰的MBA項目,不納入榜單評選範圍;五、收費标準與MBA項目提供的課程教育價值嚴重不匹配的,不納入榜單評選範圍;六、招生不足及運營停滞的MBA項目,不納入榜單評選範圍。

指标及其權重:設定為6個大項指标以及所轄8個細項指标。6個大項的權重分别為:師資25%、招生25%、工商學科能力30%、品牌影響力15%、課程管理25%、信息化管理25%、學生評價15%;下轄細項主要分别為:課程管理中的商業思想30%、課程創新20%、多科融合25%、學科前瞻25%;學生評價中的綜合效用25%、商業實踐20%、職業發展30%、個人價值實現25%。

編輯:劉蕊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MBAChina立場。采編部郵箱:news@mbachina.com,歡迎交流與合作。

  • +1

  • +1

    收藏

備考交流


2022考研英語二備考群: 678595048

2022管理類聯考複試調劑②群: 814776983

2022海外碩士交流群: 895560072

2022年MBA/MEM/MPAcc聯考備考群: 769561411

免聯考調劑咨詢①群: 796631901

2022考研政治沖刺群: 863373153

海外碩士咨詢③群: 850595383

免聯考碩士入學咨詢群: 711046255

2022考研複試調劑交流群: 902176003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