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強省”,狂建異地新校區!

MBAChina 2024-02-21 浏覽量: 3876 [簡/繁]

蘇大強、散裝江蘇、地獄高考、曾經的江蘇卷……衆多的關鍵詞,構成了人們心目中的江蘇。

而從明清時期,一半以上的狀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貢院,到1955年至今走出了近500位兩院院士,數量穩居全國第一,再到如今坐擁16所“雙一流”,擁有10所部委直屬高校……

變化多端的形象裡,鐘靈毓秀的江蘇不變的是——始終屹立于“教育最強省”之列。

但江蘇,并不止步于此:南京林業大學共建淮安校區,南京醫科大學推進常州校區建設、淮陰工學院拟全力創建“淮安大學”……

在高等教育資源的優化與布局調整上,蘇南、蘇中、蘇北各方都在争先下好自己的一步棋。

好大學紮堆

江蘇,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古往今來都是文化重地。悠長的文脈和深厚的底蘊,也造就了它強悍的高教實力。

截至2023年6月15日,江蘇共聚集了168所本專科院校,其中本科院校78所,專科院校90所,數量居于全國第一,超過220萬的在校大學生和30萬在讀研究生散落于此。

2022年,江蘇省共有16所高校、48個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名單,分别位居全國第二、第三。

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江蘇共有11所高校的23個學科被評為A+學科,20所高校的80個學科入選A類學科,并在新一輪學科評估中獲得A+和A類學科大幅增加。

而從近百年前亞洲第一高等學府“國立中央大學”巍然聳立,到如今坐擁衆多“雙一流”,江蘇的高等教育,從來群星璀璨:

曾有着“東方教育中心”美譽的南京大學,至今屹立于我國頂尖高校之列;曾是原“四大工學院”之一的東南大學,仍舊恪守“以科學名世、以人才報國”的初心;

作為我國高等師範教育的發祥地之一的南京師範大學,百餘年來執楫推舟、薪火相傳;身居鼎鼎大名的“國防七子”,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南京理工大學鷹擊長空、為國鑄劍……

除此以外,原88所重點大學之一的江蘇大學,獸醫學專業居國内前列的揚州大學,完整繼承南京工學院化工系衣缽的南京工業大學……一衆實力和底蘊兼具的知名院校,共同構成了江蘇高教的熠熠底色。

省内互換新校區

從總體上看,江蘇的高教資源在全國穩居前列,細看之下,卻隻有跻身“高教第三城”的南京一枝獨秀。

江蘇11所211高校中,南京占了8所,僅有的2家985也由南京包攬;10所部屬高校,8所在南京,蘇北僅1所,蘇中地區挂零。

蘇中、蘇北與蘇南的高等教育資源,也有着相當的差距。34所省屬高校中,蘇南五市包攬23所,和蘇南隔江相望的蘇中三市僅3所。其中直到2023年12月,泰州學院才劃轉為省屬高校,填補了泰州市省屬高校的空白。

圖丨泰州學院劃轉江蘇省屬公辦本科

蘇南5市聚集了54所本科院校,占全省本科數量的近七成;蘇北的淮安、鹽城、宿遷和連雲港四市,相加起來卻一共隻有7所本科院校,其中僅連雲港擁有一所“大學”,即江蘇海洋大學,其餘三市都隻有“學院”。

大學,是高端人才的蓄水池,也是城市發展的内生動力和後發優勢。大學數量不足,制約經濟發展的弊端也将逐漸凸顯。

近年來,蘇州、無錫、常州等地,都在大力引進省内高校建新校區。

被譽為“最強地級市”的蘇州,在2023年7月迎來了南京大學蘇州校區的正式啟用,首批500多名本科生入駐,首批建設智能科學與技術學院、智能軟件與工程學院、集成電路學院、數字經濟與管理學院、能源與資源學院五大學院。

作為工業強市的無錫,相繼建設了東南大學無錫校區、南京理工大學江陰校區。2023年7月,無錫正式牽手南京郵電大學,共建無錫校區。

剛剛成為江蘇省内第五座GDP“萬億之城”的常州,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目湖校區、河海大學常州新校區相繼啟用之後,又與南京醫科大學簽署了常州校區共建協議。

位于蘇中核心的南通,則将迎來東南大學的落地。2023年12月,東南大學與南通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期間,左惟、黃如一行還實地考察了東南大學南通校區拟選地塊、紫琅科技城、五山及濱江片區、花鳥園片區等處。

據不完全統計,四分之三的江蘇省“雙一流”高校,都已布局省内異地校區或研究院。

“蘇大強”的未來

素以“散裝”聞名的江蘇,表面一盤散沙,實則個個能打,13個地級市均位居中國GDP百強。

不過,蘇南蘇北的經濟差距依然明顯。未來省内南北差距能否逐漸彌合,或許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高校資源的平衡發展。

為了補足高教資源短闆,《江蘇省“十四五”教育發展規劃》提出,優化中心城市高等教育布局,資源配置優先向蘇中、蘇北傾斜。

2021年3月發布的《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方案(2021-2025年)》則提出:到2025年,江蘇更多高校進入國家層面開展的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行列,進入全國前列的高水平大學達到20所,其中省屬高校達到11所,省屬高校中新增2-3個學科進入全國學科評估前10%。

圖丨江蘇省高水平大學建設方案總體目标

在蘇中和蘇北,多個地市正在積極推進本土高校的建設:宿遷學院投資60億元建設新校區,力求更名“宿遷大學”;淮陰工學院早于2022年5月通過了《高水平淮安大學創建方案》,正全力推進;泰州學院加快籌建“泰州大學”,徐州工程學院謀劃“徐州大學”……

連雲港師範學院、鹽城理工大學等“新大學”,都被紛紛納入各地的“十四五”規劃。

眼下蓬勃發展的高等教育,已經賦予了江蘇過人的整體競争力和創新能力:

2023年,江蘇省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62.1件、連續8年保持全國省區第一;高新技術企業超過5.1萬家,人才總量超1560萬人;新獲批建設21家全國重點實驗室、累計已有31家;科創闆、北交所上市公司分别達110家、43家,保持全國第一……

而未來,随着省内南北經濟和高教資源等差異的縮小,兩條腿走路的江蘇,或許還将走得更穩,更久。

編輯:梁萍

(本文轉載自青塔 ,如有侵權請電話聯系13810995524)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MBAChina立場。采編部郵箱:news@mbachina.com,歡迎交流與合作。

  • +1

  • +1

    收藏

備考交流


2022考研英語二備考群: 678595048

2022管理類聯考複試調劑②群: 814776983

2022海外碩士交流群: 895560072

2022年MBA/MEM/MPAcc聯考備考群: 769561411

免聯考調劑咨詢①群: 796631901

2022考研政治沖刺群: 863373153

海外碩士咨詢③群: 850595383

免聯考碩士入學咨詢群: 711046255

2022考研複試調劑交流群: 902176003

推薦活動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