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国MBA》专访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杨治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2024-04-11 15:27 播放次数: 2860
“登科”逐梦,“喻见”未来。华中科技大学在新中国的朝阳中诞生,在共和国的旗帜下成长,在改革开放中腾飞,在新时代迈向一流,被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坚持以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管理学院为愿景,在2022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工商管理”位居内地高校第一,“管理学”位居内地高校第三。MBA项目坚持以培养能推动社会进步与引领企业变革发展,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创新精神和职业品德的商界精英和企业领袖为使命,深耕商学教育30年,已经形成了“商工融合、道器兼修、胸怀天下、智领未来”的项目特色。
本期《对话中国MBA》栏目,我们有幸邀请到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杨治教授,就当前中国MBA教育的发展趋势、面临的挑战以及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的创新探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挑战与机遇并存理论和实践共舞
MBAChina: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您如何看待商科教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杨治教授:
中国的商科教育,特别是MBA教育,自诞生以来便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90年代初期,我们急需管理人才来助推中国企业建立现代管理制度,打造现代管理的模板标杆,商科教育在当时起到了输送管理基因、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经济、社会的变革以及国际关系的调整,不断促使我们深思一个问题,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MBA教育究竟能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哪些新的贡献,MBA教育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首先,新技术的涌现,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对当前的MBA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渠道远比过去丰富多样,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MBA课堂教育的传统需求。然而,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既充满挑战又蕴含机遇的契机。具体来说,商科教育的内容和呈现形式不能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相反,它必须更广泛、更深入地嵌入到我们的社区之中,服务于整个社会的需求,让更广大的受众能够接触到这些教育内容。其次,外在的一些新模式、新资源的质量相比以前有了显著提升。跨年期间,各大社交平台的各位意见领袖的演讲,都展现出了比过去更高的质量水平。这种变化反过来对商学院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能够创作出与网络主播或意见领袖不同,甚至更为深刻的内容,以满足学生和社会对高质量教育资源的期待。最后,是我国自身的大发展以及国家战略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商学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技术创新、绿色低碳管理等领域,商科教育需要深入思考如何更有效地推动技术转型、能源转型和社会转型。因此,无论是从教育内容还是教育形势来看,商学院都面临着深刻的挑战。
挑战也意味着机遇,对于中国商学院而言,这种感受尤为深刻。然而,若将视野放宽至全球,我们会发现商科教育的变革问题大约在十年前便已被广泛讨论,包括对新技术的应用、对管理理论的深入探讨,以及商科教育形式的创新,我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推动了一系列的变革。首先,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例,它们并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学院的理论探索,在商学院中,我们也大量地运用这些技术,包括数理模型,将其应用于营销、战略和人力资源等领域,建立相应的管理模型,以预测其对我们的管理实践可能产生的影响。这些改变正在逐步从科研领域渗透到教学、教材和MBA培养过程中。其次,涉及商科教育的展现形式。过去,MBA课程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大多坐在课堂里听讲。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商学院开始注重体验式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以及科技项目,动手实践,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通过实际操作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这种体验式学习的方式是网络视频无法替代的。因此,我认为商学院未来可能会更倾向于在体验式学习方面做出更多的改变,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MBAChina: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是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呢?能否分享一下您在这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杨治教授: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直以来都是商科教育的痛点和难点。当前,商科教育正面临着第二次合法性危机,第一次危机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商科教育主要被视为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化教育,这导致其在大学中的科学地位受到质疑,许多人认为与大学的其他科学学科相比,商学院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和合法性。为了应对这一危机,许多商学院开始引入数学、统计和计算机等更为严谨的科学元素。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商学院经历了一段黄金发展期,诞生了许多重要的管理理论和范式。然而,这也导致了另一个问题,即商科教育与现实实践逐渐脱节。所以从2000年左右开始,商学院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将理论与现实结合。实际上我们能够看到,业界的很多做法往往领先于学术的研究。因此,我们一直在强调,研究不仅要严谨,还要具有相关性。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地强调了研究的严谨性,而相对忽视了其与现实的相关性。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现在正积极鼓励教师走进企业,成立了不同层次的教师团队并与企业建立结对合作关系,有助于教师深入了解企业最新的实践。首先,教师可以将企业的实践经验总结成教学案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其次,从企业的实践中提炼科学问题,推动教师在理论上取得进展,并将这些进展应用于课程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深刻的洞见。这一点是很多网红所欠缺的,也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在当前商学院所面临的挑战中,AI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会推动我们更多地采用实验式和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同时,各种新资源和新技术的涌现也要求我们商学院必须提供更深刻的洞见,而这些洞见主要来源于我们的理论研究。因此,我们期望在研究和教学之间打通通道,使理论研究成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实践。
在具体形式上,学院首先从教师角度入手,鼓励他们走进企业,并通过撰写案例来捕捉现实问题,提炼科学问题,申请国家基金等研究性项目,期望他们的产出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模型和方法,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其次,从学生角度出发,MBA学生需要撰写论文,我们对此有严格的规范性要求。去年,我们组织编写了《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专业论文写作指南》,帮助学生接受学术训练,要求学生必须阅读相关理论文章,并在分析过程中运用理论框架、逻辑、模型和方法,让学生可以通过更严谨的逻辑分析得出更科学的结论。同时,学院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提出了更为明确和严格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局限于形式,而且导师们也将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论文指导。此外,学院还将为学生开设专门的论文写作指导课程,详细讲解每个板块和模块的写作方法,帮助他们梳理逻辑。通过培养,我们希望学生在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过程中融入更多科学性和理论,再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依托学校特色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MBAChina: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的未来发展有着怎样的规划?
杨治教授:
正如刚才所言,MBA教育的诞生是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和企业变革的需求的。如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以创新驱动为动力的新经济形态,我们期望看到更多的中国的世界一流企业崛起。在这个过程中,高素质、创新型的企业管理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的定位是培养能够在未来带领、创立或管理这些中国世界一流企业的科技型商业领袖。
这种定位要求学院能够实现重要的结合。首先,我们要紧密结合国家的重大需求。因此,在十四五规划中,我们设定了几个关键领域,包括数字化转型、双碳、乡村振兴以及生命健康,这些都是国家当前迫切需要的领域,我们希望能够让学生们与这些领域深度结合,从中获取实践经验,为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做出贡献。其次,我们必须结合学校的特色。华中科技大学是一所以理、工、医为主的高校,因此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将MBA与学校的优势学科相结合,如机械、光电、人工智能以及医科生命健康等领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最近组织了一次医工交叉的路演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带领学生走进机械、光电、医科等学院,亲身接触创新项目,并了解他们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积极对接相应的路演投资资源,打造全新的创新模式和平台。尽管许多学校都在开展实践教育,但我们特别注重为学生提供平台,并鼓励他们发挥自主性,从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例如,今年我们鼓励学生自主拍摄短视频,让他们担任导演、策划和采访者,自主提出方案并最终完成作品,并举办了短视频PK大赛,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