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交互 觀點頻出——第十屆複旦國金經濟金融研讨會圓滿召開 | 重磅

複旦大學國際金融學院 2024-10-29 浏覽量: 3606 [簡/繁]

10月20日,第十屆複旦國金經濟金融研讨會在複旦大學的邯鄲校區召開。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家一級教授吳曉求,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梁琪,上海财經大學副校長、金融學教授劉莉亞,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經濟學教授郭晔,東南大學首席教授、金融系主任劉曉星,複旦大學國際金融學院經濟學特聘教授、保險應用創新研究院院長陳詩一,複旦大學國際金融學院執行院長、金融學教授錢軍,副院長、金融學教授高華聲,禮聘教授、經濟學院教授王永欽出席會議。

歡迎緻辭

圖片

錢軍教授緻歡迎辭。他對所有專家的莅臨表示感謝,希望大家圍繞金融強國建設的大命題,就如何搭建富有中國特色的金融體系的理論架構展開深度交流,從不同視角抒發觀點,探尋中國特色的金融體系的發展規律,為金融強國建設提供學術力量與理論支持,共同創造一場思想盛宴。

上午場研讨會

研讨會分上下午半場,上午由複旦大學國際金融學院金融學副教授馬暢主持,與會專家發表主旨演講。

中國經濟問題的本質是信心和預期

圖片

吳曉求

吳曉求教授認為,當前中國經濟的問題,本質是信心和預期的問題。長期看,信心和預期是建立在完善的法制基礎上,也是建立在符合市場經濟基本原則的制度體系上。制度的穩定是以法制的完善為前提的。

他指出,過去中國資本市場是四邊形架構,上市公司、投資者、監管者和中介機構,現在央行開始關注資本市場,形成了新的五邊形,這個變化意義重大,對資本市場的穩定和發展将發揮重要作用。他強調,要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經濟的信心和預期問題,必須從法治和制度入手,既要有深刻的法治理念,也要公平執法。

國内金融學科教研應與經濟實踐相結合

圖片

梁 琪

梁琪首先分析了當前高校金融學科面臨的挑戰。在他看來經濟學研究需要反思“抽象-模型”範式,中國曆史上的經濟思想有其獨特之處,且中國經濟發展具有自身特點和需求,中國經濟學應探索适合自身的發展路徑,構建符合自身特色的知識體系。

他認為,金融學科的研究應與經濟實踐相結合。大學應回歸到培養人的本質,從實踐中探索規律并升華為理論,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實踐。

他分享了目前國内金融學研究生教材編寫工作的進展,希望每位教育者都能共同努力,對構建中國金融學的知識體系發揮推動作用。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對行業韌性、創新能力有積極影響

圖片

郭 晔

郭晔教授分享了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供應鍊中有何作用的相關研究成果。

她帶隊對比了制造商和供應商的兩種情況,靜态分析表明,有創新能力的供應商對核心企業韌性有幫助,供應商創新成果的市場認可度提升也會增強核心企業韌性,同時會提升制造商和供應鍊整體的創新績效。并通過DID的方法做實證分析結果顯示,專精特新上鍊後的核心企業在受到沖擊後韌性較大,且占比越大韌性越大。通過機制分析發現,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入鍊後通過創新鍊提升核心企業創新能力(發明專利數增加),通過市場産品競争力提升(從核心企業市場力量、産品加成率、全要素生産率衡量)等渠道增加企業韌性。

從行業韌性整體視角來,隻要行業鍊上有比較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那麼對整個行業的韌性也有很積極的影響。

國資投資圈日益擴大,對企業有正向意義

圖片

錢 軍

為了記錄國資股權網絡情況以及變化趨勢,并探究變化因素,錢軍教授與團隊進行了相關研究,并分享了主要論證方式和結論。

錢軍教授介紹,論證主要圍繞兩部分展開,一是國資對企業的作用;二是國資總部與企業的距離遠近(行政距離、物理距離),是否對業績的提升有幫助。

錢軍教授的研究發現,國資投資圈正在擴大,其中全資國企數量下降,非控股國資企業增加,顯示國資間接控股增多。國資投資的行政和物理距離變遠,地域網絡擴展,高鐵開通促進了這一趨勢。對民營企業而言,國資參與有助于降低融資成本,且行政距離越遠,業務幹預可能性越小,對企業發展更有利。

新一輪增量政策體現央行功能轉變

圖片

劉莉亞

劉莉亞教授回顧了本輪刺激政策中,央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證監會等金融部門聯合推出的貨币、地産和資本市場政策組合包,認為本輪政策具有系統性、前瞻性和引導性,與以往不同,更注重政策的協同性。

貨币政策方面,首次提出支持性的貨币政策立場;财政政策則是強調逆周期,從關注債務端轉為優化資産端,特别強調有較大舉債和赤字空間。

她總結了幾個政策亮點并表示一攬子增量政策體現了央行功能轉變,從單純調控貨币政策轉向調控廣義資産價格,對穩定金融市場有一定作用,但央行對資産價格幹預在不同市場的短期、長期效果及風險等問題需學界關注。

下午場研讨會

圖片

下午議程由複旦大學國際金融學院經濟學副教授王遐昕主持。圓桌讨論中,圍繞“科研與人才項目申請過程的問題和挑戰”,尤其針對海外歸國學者在适應國内申請體系方面的疑問與困擾,各方專家各抒己見。同時建議青年學者們結合自身情況挖掘特色案例,多參加學術會議、形成自己的标簽,選擇合适的人才項目,制定差異化策略。

資本有序擴張與實體經濟發展

圖片

劉曉星

劉曉星教授提出,資本的有序和無序擴張是相對經濟發展結構而言的,與産業結構對資本的吸納能力有關,且随發展階段而變化。目前,他正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資本擴張,包括其與實體經濟的關系等進行研究,具體涉及财富增加、生産力提升等目标,同時也關注資本高杠杆帶來的風險,如收入不平衡、社會對立等問題。他希望這将是一篇可以在頂級期刊上發表的文章。

安全資産供給與金融強國建設

圖片

王永欽

王永欽教授指出,中國金融強國建設(強大的貨币、強大的央行等),國債是重要突破口,可以通過更好的融資、風險定價和信息發現來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目前在全球貿易與金融網絡中的地位不匹配,金融地位低于貿易地位,且依賴美國國債,中國央行資産負債表中持有大量美國國債,在國際金融交易份額方面不如香港,這對中國發展造成障礙。從曆史經驗看,實現國際主導貨币的國家(荷蘭、英國、美國)都有非常發達的國債市場,使貨币成為流動性和安全資産,同時對彙率、利率等産生影響。中國政府債券占GDP比重不高,且大部分為地方政府債券。建議将地方債券置換為國債,增加安全資産供給,解決地方債務問題。安全資産短缺也造成了全球失衡、全球金融周期等一系列問題。

對于世界金融格局,他認為應向多極化邁進,以緩解全球安全資産短缺問題,構建更好的國際金融體系。

總結緻辭

圖片

本次研讨會最後,陳詩一教授進行總結緻辭。他對各位專家的精彩報告和莅臨指導表示感謝。他指出,金融是經濟的血液,金融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撐。年輕金融學者尤其是海歸學者,應充分了解中國經濟和金融發展的國情,踐行新發展理念,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努力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國家等方面做出創新性成果。陳詩一教授最後希望高校的經濟和金融學者之間能多交流、多學習,互相借鑒,共同進步。

編輯:梁萍

(本文轉載自複旦大學國際金融學院 ,如有侵權請電話聯系13810995524)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MBAChina立場。采編部郵箱:news@mbachina.com,歡迎交流與合作。

  • +1

  • +1

    收藏

備考交流


2022考研英語二備考群: 678595048

2022管理類聯考複試調劑②群: 814776983

2022海外碩士交流群: 895560072

2022年MBA/MEM/MPAcc聯考備考群: 769561411

免聯考調劑咨詢①群: 796631901

2022考研政治沖刺群: 863373153

海外碩士咨詢③群: 850595383

免聯考碩士入學咨詢群: 711046255

2022考研複試調劑交流群: 902176003

推薦活動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