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求变 以质谋远 赋能“新质浙商” | 专访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吴宝教授

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2025-02-06 16:34 播放次数: 2099


以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正在深刻改变着商业运作的逻辑与模式。如何适应并引领新时代的新需求、新发展,是商科人才培养的核心议题。浙江工业大学MBA项目历经二十年的砥砺奋进,打造独具特色的“新质浙商”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为浙江乃至全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近日,《走进中国商学院》系列访谈栏目走进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荣幸地邀请到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吴宝教授进行独家专访,围绕浙江工业大学MBA项目(以下简称:浙工大MBA)的项目特色、产教融合、国际化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分享,讲述了数字时代商科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索。

               


Question 01



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的基本情况?


吴宝

院长

浙江工业大学是浙江省属高校的领头羊,以工科见长,同时在管理学领域也有着鲜明的特色。学校的工商管理学科,在第四轮与第五轮的学科评估中均获得了优异成绩,并在软科发布的学科排名中持续稳居国内前10%的行列。在今年的软科排名中,浙江工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科更是跻身全国前7%的行列。目前,学科拥有两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即工商管理与管理科学与工程,同时还设有两个学术型硕士学位点及四个专业学位项目,其中,MBA项目正是学校的标志性的旗舰项目。

Question 02



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是如何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和教育资源,来形成独特的课程设置和学科优势的?


吴宝

院长

浙江工业大学坐落于杭州,近年来,杭州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尤其在数字经济及数字化改革等方面均走在了全国前列。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的鲜明特色就是扎根浙江,研究中小企业,服务区域经济,服务中小企业的成长。学院的MBA项目同样以此为宗旨,紧密围绕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在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中持续创新,不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项目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下特色:

第一,本土化。浙工大MBA项目扎根浙江,专注于研究与服务中小企业。浙江的中小企业群体极具特色与活力,项目的学员也大多来自这些中小企业的管理层,甚至是这些中小企业的创业者。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与案例的选择上,项目充分融入了浙江元素,并广泛邀请浙江本土企业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深化了本土化的实践。

第二,数字化。近年来,浙江省在数字经济与数字化改革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有着鲜明特色。因此,浙工大MBA项目根据人工智能、数字化及大数据分析等新兴领域的实际需求,对新商科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大幅调整。特别是在课程设置与内容更新上,实施了诸多创新举措,以适应并引领数字化的变革趋势。

第三,国际化。虽然浙江工业大学是一所地方高校,但学校同样高度重视国际化教育。学院通过组织国际游学活动,为学员们提供了宝贵的海外学习机会,去年组织前往欧洲进行游学,今年则安排了日本游学。通过这些国际化的游学经历,学员们得以接触并了解海外优秀企业家的家族式经营模式及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与方式。

第四,绿色化。在MBA教育中,项目尤其强调责任意识的培养,将其视为商科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因此,在学院的科研活动及整个MBA教育的体系中,我们高度重视将绿色化、可持续化的理念融入其中,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和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素。

本土化、数字化、国际化与绿色化的结合,构成了浙工大MBA项目的鲜明特点,也深刻体现了项目的区位优势。对于项目来说,这一区位优势不仅是地理上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它深刻反映了这座城市赋予浙工大MBA项目的独特内涵。

Question 03



在MBA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学院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平衡?


图片

吴宝

院长

在MBA的教学中,实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平衡至关重要。MBA学员普遍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MBA的教育模式与本科教育及学术型硕士教育存在显著差异。在浙工大MBA项目的教学实践中,主要依托几个核心载体:

第一,案例教学。在课程中,项目广泛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促使学员积极参与并深入思考。不仅教师会预先设计好案例教学,学员自身也会在课堂上贡献出新颖的案例供项目研究;

第二,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师资力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院的教师虽然在理论层面具有深厚造诣,但在实践经验方面难免存在局限性。为此,项目广泛聘请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导师,让他们参与到课堂设计与教学环节中。通过这一举措,校友的企业也被吸纳进来,为项目的实践教学注入了诸多新鲜元素,极大地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是单纯案例教学所难以达到的。

第三,移动课堂。在移动课堂和游学方面,项目会组织学员深入校友企业以及浙江省内数字经济领域的领军企业中进行实地考察与交流。通过行动学习法,来分析企业面临的问题,并与企业高管进行直接沟通。这种方式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帮助MBA项目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交融,而非简单的平衡。展望未来,我们期望能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以期达到理论与实践更加完美的融合状态。

Question 04



浙工大MBA项目是否有特别的培养计划来支持学生的全面发展?



吴宝

院长

近期,学院创新性地设立了科创MBA项目,引入了科技与创新元素,作为对普通MBA项目的补充与提升。在普通MBA的培养体系中,项目也新增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先进制造等模块。依托浙江工业大学工科院校的深厚底蕴,项目能够充分利用校内兄弟学院的工科教学资源与人力资源。在科创MBA项目及新增模块中,项目特别聘请了众多来自工科领域的杰出学者,包括长江学者、杰青等优秀师资,为学员讲授产业和技术前沿知识,有助于学员在后续的管理与创业实践中,对产业趋势保持敏锐的洞察力。

Question 05



在产教融合方面,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的MBA教育有哪些具体实践?



吴宝

院长

前面已经介绍了如移动课堂等具体措施,这些都是项目在产教融合方面的卓越方式。除此之外,项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与校友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校友企业是MBA项目的天然纽带,只有将校友资源调动起来,推动产教融合才会更加顺畅。

在这一方面,项目已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横到边”“纵到底”。“横到边”是在浙江省的各个区域建立了校友分会,“纵到底”则是组建了房地产、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校友俱乐部。通过这些校友会和俱乐部,项目有效凝聚了校友网络的资源,进而将这些资源转化为行动学习的教学资源和共商合作的资源。

Question 06



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在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吴宝

院长

在国际合作方面,作为一所地方高校,我们有很多地方需要向兄弟院校学习,他们在国际化项目上的卓越表现,让我们非常羡慕,也期望我们未来能在这一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目前,学院已经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国际合作网络,覆盖了全球五大洲。去年项目组织了MBA学生赴欧洲游学,而今年则安排了前往日本游学。我们希望通过与国际院校的合作,在日常教学与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更多国际化元素,不仅仅让我们的学生走出国门,同时也邀请合作院校组织学生来访,为其提供移动课堂等为期约两周的教学项目,双方的学生能够借此机会进行深入的互动交流,从而加强学生的国际化教育。未来,我们也期待能够在联合培养及联合学位项目方面能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Question 07



当前,MBA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学院有哪些应对措施?



吴宝

院长

近年来,各商学院普遍面临着招生数据下滑的压力,这一趋势也与当前的经济形势紧密相关,也对MBA项目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从整体上看,在杭州乃至浙江省的区域内,从去年和今年报名情况来看,浙工大的MBA项目依旧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

在当前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增强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获得感至关重要。学员所缴纳的学费应当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足够的回报,这是确保项目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因此,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外,我们需要在项目的内涵建设上付出更多努力,包括如何将实践要素更生动活泼地融入课堂教学,如何加强国际交流,如何推动产业导师与学员之间的结对合作等。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提升人才培养的内涵,增强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获得感。同时,也要关注学员毕业后的持续发展,通过建立优质的校友生态圈,让他们在毕业后仍能在校友网络中持续得到赋能。这些都是各个项目需要共同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Question 08



面向未来,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在提升MBA教育质量和影响力等方面,有哪些战略目标?



吴宝

院长

2024年正值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MBA项目办学二十周年。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浙工大MBA项目与浙商相伴相生,共同见证了二十年的风雨兼程。自2004年首次招生以来,项目历经了从初创到壮大的历程,于2014年首次通过AMBA认证,并在2019年跻身全国前50强行列。这一路上,项目不仅实现了自身的蓬勃发展,更重要的是,项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校友。他们的企业虽未必跻身500强,但一直活跃在浙江的经济发展中,其中也不乏上市企业。

展望未来二十年,我们期望项目能在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提升教学内涵,增强品牌价值,使学员在毕业后,无论是学历文凭还是学习经历,都能持续增值,这也是我们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