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評價改革未來如何部署?教育部回應

柳園清風 2024-02-21 浏覽量: 3036 [簡/繁]

近期,光明日報推出《來函照登我也說幾句》專欄,探讨人才評價方面的正确導向和實踐探索,引發社會熱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人才評價改革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教育部等有關部門、地方、單位認真落實,先後出台《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等文件,就破“五唯”、推動教育評價改革等推出一系列舉措,取得積極進展。

人才評價改革有何重要意義?各高校進行了哪些有益探索?未來又有怎樣的部署?教育部有關負責人予以回應。

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才評價改革工作。這項工作的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教育部進行了哪些改革部署?各高校有哪些有益探索?

答:開展人才評價改革,有助于形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共識,有助于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為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打好人才基礎。為此,教育部作出了一系列改革、部署。

一是強化人才稱号榮譽性學術性内涵。2020年研究制定《關于正确認識和規範使用高校人才稱号的若幹意見》,着力糾正關于人才稱号的片面認識和錯誤理解,樹立正确的人才觀。通過近年來的深化落實,切實扭轉了高校“唯帽子”傾向,進一步推進了人才稱号回歸學術性、榮譽性本質。例如,北京大學聚焦基礎研究,深化基礎學科人才評價,優化學科建設經費、招生指标等資源傾斜配置,加強基礎研究的國際國内同行評價;清華大學深入推進教師職稱評價制度、聘用制度和薪酬制度改革,激發各系列教師的幹事創業熱情。

二是堅決糾正“唯帽子”頑瘴痼疾。我們聯合科技部等部委開展清理“五唯”專項行動,堅決糾正人才争“帽子”、拼“頭銜”等現象。針對高校人才稱号的統計、排行等開展清理行動,不再将人才稱号獲得情況作為學科評估、學位點申報、項目評審中評價的重要内容,通過一系列舉措,着力為“人才稱号熱”降溫。例如,上海交通大學推行了代表作制度,鼓勵學院結合自身特點自主設置一些高水平代表作成果清單;四川大學建設代表性成果同行評議專家庫,建立權威、公平、公正的同行評議制度。

三是推動“三評”改革走深走實。要求高校在人才引進、培養、使用等方面,為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人才發展搭建平台,最大限度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造活力,通過建立一系列長效機制,努力從根本上解決人才評價“指揮棒”問題。例如,中國農業大學建立以成果質量和貢獻為導向的校院兩級分級分類激勵體系,摒棄單純以成果數量和SCI論文相關指标評價的獎勵方式。

四是強化人才使命擔當。對高校人才履行職責使命提出高線要求,強調各類人才須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例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分别設立了博雅特聘教授、水木學者、求是特聘學者、珞珈學者等人才培養計劃,在遴選支持上與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選者一視同仁、同等對待。

問:客觀上看,“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現象近年來是否有所改觀?

:大家對《總體方案》充分肯定,并寄予厚望。目前,人才評價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形成了廣泛共識。全社會對推進人才評價改革,破除唯論文、唯學曆、唯獎項、唯職稱等現象形成了普遍共識,各方重視程度很高、推進力度和決心很大。

二是配套政策體系逐步健全。已推動出台和落實《關于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标使用樹立正确評價導向的若幹意見》《關于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幹意見》等相關配套文件,人才評價改革的制度體系逐步完善。

三是部分領域教育功利化傾向得到有效遏制。研究指出,我國學者在中科院公布的國際預警期刊上發文比例2019至2022年總體呈不斷下降趨勢,反映出破除“唯SCI”和“重數量輕質量”的評價改革政策已初顯成效,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國學者對SCI論文和影響因子的盲從行為顯著改善,更加關注期刊内涵質量和論文的自身質量。

四是我國教育評價改革産生了良好的區域和國際影響。Nature(《自然》雜志)發表評論認為,中國新的評價改革政策有利于規範科研行為,并增加論文成果的本土可獲得性。《關于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标使用樹立正确評價導向的若幹意見》出台後引發了學術界的深入讨論,Nature刊登新聞《論文≠獎金:中國出台政策改進不當激勵措施》,援引英、美、日等國家多位專家觀點,對中國政府舉措作出積極評價。

問:當前在破“五唯”方面,還存在哪些困難和障礙?

:經過近年來人才評價改革的重點落實、專項治理,教育系統人才稱号“帽子化”傾向得到有效遏制,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初步形成,但是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推動改革舉措落地見效還面臨一些問題和困難。

一是思想認識還不到位。一些地方和高校存在“看帽子”“數帽子”的慣性思維,不能正确處理眼前少數指标和人才長周期發展的關系,對破除“唯帽子”重要性的認識還有待提高。

二是能力建設還不平衡。深化新時代人才評價改革,最根本的是要樹立正确的人才評價導向,但是目前,高校人才評價制度方面“破”得較多,“立”得還不充分,需要不斷深化改革,構建更加科學的人才評價體系。

三是外部環境還不完善。當前在社會輿論、評估機構等外部因素作用下,科研項目、獲獎成果、人才計劃等數據排行仍受社會關注。一些高校不能理性區分輿論的一般評價與科學的專業評價,建立健康良好的學術氛圍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問:關于人才評價改革,教育部下一步有怎樣的部署?

:人才評價改革是一項複雜、艱巨、長期的任務。下一步,必須緊扣新時代人才隊伍建設目标,堅持破立并舉、以立為本,以人才評價改革為牽引,統籌推進評價方式、遴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

一是持續深化人才評價改革。人才評價體系改革一直在路上,要進一步完善人才評價機制,用好人才評價“指揮棒”,确保人才選得更準、用得更好。充分發揮學術共同體在人才和學術評價中的作用,讓“懂的人”選“對的人”。

二是強化國家重大人才工程牽引示範。進一步強化國家重大人才工程牽引作用,緊密圍繞國家重大需求、“雙一流”學科建設等,不斷完善評價體系,強化立德樹人,突出教育教學業績,實施代表性成果評價,推進小同行評價,落實分類評價,樹立人才發展正确導向。

三是完善人才培養支持機制。指導高校積極支持各類人才發展,着力構建“金字塔型”人才支持培育體系,為各類人才發展創造良好條件,确保人才“育得更強”。

四是加強教育引導和督促指導。适時組織開展督促檢查,指導高校健全創新工作舉措、完善制度機制,确保改革舉措落地見效。

來源丨光明日報

編輯:梁萍

(本文轉載自柳園清風 ,如有侵權請電話聯系13810995524)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MBAChina立場。采編部郵箱:news@mbachina.com,歡迎交流與合作。

  • +1

  • +1

    收藏

備考交流


2022考研英語二備考群: 678595048

2022管理類聯考複試調劑②群: 814776983

2022海外碩士交流群: 895560072

2022年MBA/MEM/MPAcc聯考備考群: 769561411

免聯考調劑咨詢①群: 796631901

2022考研政治沖刺群: 863373153

海外碩士咨詢③群: 850595383

免聯考碩士入學咨詢群: 711046255

2022考研複試調劑交流群: 902176003

推薦活動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