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達利歐:未來5年,世界将發生巨變

長江商學院MBA 2022-01-18 浏覽量: 3573 [簡/繁]

作為世界頂級對沖基金——橋水基金的創始人,瑞·達利歐熱愛将他在投資方面的見解歸納成原則,建構模型,以形成一套完整的個人、公司與國家哲學。當回顧自己的投資經驗時,他在自己的新書《原則:應對變化中的世界秩序》中總結道:做好投資需要曆史視野。

在分析債務大周期、曆史大周期的基礎之上,瑞·達利歐發現了哪些規律?今天分享《原則:應對變化中的世界秩序》的選段,希望能帶給你啟發。

以下内容摘自《原則:應對變化中的世界秩序》,中信出版集團授權長江商學院轉載,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長江商學院觀點。

01

職業生涯的最大錯誤

是錯過了市場變動

作為一名投資管理人,我需要的是在短時間内做出投資決策,而花費大量精力去關注長期曆史,似乎有點兒奇怪。

但我的經曆告訴我,做好投資需要這樣的曆史視野。

我的方法并不是一種學術研究方法,而是一種非常務實的方法,目的是幫助我做好工作。

要想做好投資,我需要比競争對手更好地預測各國經濟的未來走勢。

因此,近50年來,我一直密切觀察大多數主要經濟體及其市場和政治局勢(因為政治局勢會影響經濟和市場),試圖充分了解當前形勢,并以此為基礎推斷未來。

從我多年與市場角力和總結相應原則的經曆中,我認識到:

一個人預測和應對未來的能力,取決于他對事物變化背後的因果關系的理解;

一個人理解這些因果關系的能力,來自他對以往變化的發生機制的研究。

我是在吸取了痛苦教訓之後才找到這一方法的。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最大的錯誤是錯過了一些重大市場變動。這些變動在我的一生中從未發生過,但以前曾發生過很多次。

第一件讓我始料不及的大事發生在1971年,當時我22歲,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當暑期工。

我喜愛這份工作,因為在交易大廳裡賺錢和賠錢的節奏都很快,大家喜歡彼此取樂,交易員們甚至在交易大廳裡打水槍。

我全心關注世界的重大局勢發展,并押注于它們對市場的影響,有時這種影響可能是戲劇性的。

1971年8月15日星期日晚上,尼克松總統宣布美國不再遵守允許紙币兌換成黃金的承諾。

在聽尼克松講話時,我意識到美國政府違約了,我們以前所知的那種美元已不複存在。我想這不是好事。

因此,星期一早上我走進交易大廳的時候,心想股市暴跌肯定會導緻一片混亂。

結果确實出現了大混亂,但不是我所預想的那種。股市非但沒有随美元暴跌而下跌,反而上漲了大約4%。

我大為震撼,因為我以前從沒經曆過貨币貶值。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潛心研究曆史,發現曆史上許多次貨币貶值都對股市産生了類似的影響。

通過進一步的研究,我找到了原因,也得到了寶貴的借鑒,它們讓我日後受益匪淺。

經曆了幾次這種痛苦的突發事件之後,我深刻意識到,很有必要了解過去100多年來所有大國經曆過的所有重大經濟和市場變動。

換句話說,假如過去發生了某起重大事件(例如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我不能确定它不會發生在我身上,那麼我必須弄清事件是如何發生的,然後做好應對準備。

我通過研究發現,曆史上曾發生過許多同類事件(例如經濟蕭條)。

如同醫生研究某種疾病的許多病例一樣,通過研究這些案例,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這些事件發生的機制。

通過與傑出的專家交談、閱讀書籍,與我出色的研究團隊挖掘數據和檔案資料,再加上我自己的經驗,我對這些案例進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我從這些研究中看到,财富和權力的變化通常以典型的次序發生,這個典型次序在我的腦海裡構成了一個原始模型,它幫助我看清驅動同類事件發展的因果關系。

在此基礎上,我研究偏離這一原始模型的情況,并設法對這些情況做出解釋,不斷的校正模型。

正是憑借這種視角,當其他公司因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陷入困境時,橋水較好地應對了那次危機。

02

放眼事物的長期發展規律

這種方法影響了我看待一切事物的方式。

這種看待事物的方法改變了我的視野:從被各種事件(像襲來的暴風雪一樣)圍困,到超越各種事件,放眼于事物的長期發展規律。我将這種方法用于幾乎一切事務。

以這種方法理解的相關事物越多,我就越能看到相關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例如經濟周期與政治周期之間的相互影響),以及它們在更長時間内的相互作用。

我認為,人們之所以往往錯過一生中的重要成長時刻,是因為每個人僅經曆漫長曆史的一小部分。

我們就像螞蟻一樣,在短暫的一生中全神貫注于搬運面包屑,卻無暇拓寬視野,發現事物發展的宏觀規律和周期及其背後的重要關聯、我們在周期中所處的位置,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況。

通過從宏觀角度考察曆史,我認識到自古至今,隻有幾種性格類别的人類,沿着有限的幾條道路前行,遇到有限的幾類情況,發生有限的幾起事件。随着時間的推移,這些事件反複出現。

唯一不同的是當時人類的服飾及其使用的語言及技術。

未來的時代将與我們有生之年所經曆的時代完全不同,但與曆史上的許多時代有着相似之處。

因此具備足夠寬的曆史視野,能夠幫助我們把控事物的長期發展規律,從而更精準地預測未來,應對變化的世界秩序。

03

改變人類命運的3大周期

目前,相對财富、權力和世界秩序正在發生典型的巨變,這将對所有國家的每個人都産生深遠的影響。

在研究過往案例時, 我看到了明顯的發展模式與合乎邏輯的動因。

改變人類命運的最重要的3大周期可以分為債務/資本市場周期、内部秩序和混亂周期,以及外部秩序和混亂周期。

參照3大周期提供的信息,世界秩序會按照一定規律發生周期性的變化,主要表現為世界強權國家的興衰更替,也就是财富和權力的轉移。

債務/資本市場周期

債務周期是經濟和市場發生巨變的最重要的驅動因素。

如果覺得債務周期一詞比較抽象難以理解,不妨設想央行有一瓶興奮劑,可以根據需要将其注入經濟。

當市場和經濟增長下滑時,央行注入貨币和信貸興奮劑,從而提振市場和經濟;

當市場和經濟過熱時,央行減少或停止注入興奮劑。

這些舉措使貨币、信貸、商品、服務和金融資産的數量與價格出現周期性漲跌。

這些走勢通常表現為短期債務周期和長期債務周期。

短期債務周期起起落落,通常持續 8 年左右;

長期債務周期則通常持續 50至75 年(包括 6~10 個短期債務周期)。

長期債務周期在人的一生中隻出現一次,大多數人對其會毫無預料。因此其到來往往令人措手不及,讓很多人遭受損失。

債務/資本市場周期涉及3種貨币體系(硬通貨、債權、法币),并分為相互推動的6個階段

在債務/資本市場周期的第一階段,并不存在債務,或者債務很少,人們使用“硬通貨”;

在債務/資本市場周期的第二階段,出現了硬通貨債權票據(又稱票據或紙币);

在債務/資本市場周期的第三階段,債務增加;

在債務/資本市場周期的第四階段,發生債務危機、違約和貨币貶值,導緻印鈔與硬通貨脫鈎;

第五階段:與法定貨币脫鈎,最終導緻貨币貶值;

第六階段,回歸硬通貨。

而政府部門有4種工具應對債務/資本市場周期:财政緊縮(減少支出)、債務違約和重組、将資金和信貸從富人向窮人轉移(如增稅)、印鈔并使貨币貶值。

内部秩序和混亂周期

國家内部的體制稱為“内部秩序”,内部秩序的改變可能不會導緻世界秩序的改變,隻有當造成内部混亂和不穩定的力量與外部挑戰交織在一起時,整個世界秩序才會改變。

所有的内部秩序都是由擁有财富和權力的某些群體管控的,他們以共生關系運作,從而維持現有秩序。

當财富、權力鬥争以良性競争的形式出現,激發人們将精力用于生産性活動時,就會帶來有效的内部秩序和繁榮時期;

當這些精力被用于具有破壞性的内部鬥争時,這就會造成内部混亂和困苦時期。

國家内部存在的制度或者說“秩序”規定人們之間應該如何相處。

這些制度和人們在這些制度下的實際行為會産生相應的結果,這些因果關系決定了内部秩序,也會影響人們的行為,導緻秩序時期和混亂時期交替出現。

内部周期同樣具有六個階段:

1.新秩序開始,新領導層鞏固權力;

2.資源配置體系與政府官僚機構建立和完善;

3.出現和平與繁榮;

4.支出和債務嚴重過度,貧富差距和政治分歧擴大;

5.财政狀況糟糕,沖突激烈;

6.出現内戰或者革命。

對照以上六個階段,美國已經進入内部秩序和混亂周期第五階段,财政狀況糟糕且沖突激烈,但未來10年内進入第六階段的可能性僅為30%,中國目前處于内部秩序和混亂周期第三階段,即和平與繁榮時期。

外部秩序和混亂周期

與上文所提到的“内部秩序”相對應,國家之間的體制稱為“外部秩序”。

事實上,并非那麼遙遠之前,内部秩序和外部秩序還沒有區别,因為國與國之間沒有明确界定和相互認可的邊界。

因此,内部秩序與混亂之間的六個階段也适用于國家之間。

二者的主要不同在于:國際關系更多地取決于原始實力的動态機制。這是因為所有管理體制都需要有效且議定的:

1.法律和立法能力;

2.執法能力(如警察);

3.裁決機制(如法官);

4.明确和具體的結果,從而确定罪行并依法執行(例如罰款和監禁)。

在外部秩序中,這些規則要麼不存在,要麼對國際關系的指導不如對國内關系那麼有效。

如果一個國家的權力超過國家共同體的權力,那麼權力更大的國家将會制定國際秩序。

例如,如果美國、中國或其他國家的權力超過聯合國,那麼決定未來發展方向的就是美國、中國或其他國家,而不是聯合國。

因為權力勝過一切,旗鼓相當的各方極少會不經鬥争就放棄财富和權力。

當大國之間出現争端時,它們不會讓律師向法官申訴。相反,它們互相威脅,要麼達成協議,要麼開始交戰。國際秩序與其說是遵循國際法,不如說是叢林法則。

在繁榮時期,人們和國家更可能建立合作關系,在蕭條時期則更可能發生争鬥。

當現有大國相對于新興大國走向衰落時,自然想要維持現狀或現有規則,而新興大國則想改變規則,使其符合不斷變化的形勢。

除了上文所提到的三大周期,另外兩個決定因素也值得我們注意:即創新和技術發展、自然災害。

創新和技術發展步伐,往往有助于人類解決問題和做出改進,推動進化過程;

自然災害(即天災,包括幹旱、洪水和疾病)對人類曆史往往産生巨大影響,其對國家福祉及演變過程的影響甚至超過戰争和經濟蕭條。

創新和技術發展

創新和技術發展可以促進生産率提高,将創新轉化為生産和資源分配,進而擴大世界貿易份額和軍事實力,增加經濟産出,建設世界領先的金融中心,在一定時期之後,構建起作為儲備貨币的貨币體系。

通過創新和技術進步,人們往往可以解決大多數問題,以此推動進化過程。

例如,荷蘭人很有創造力,在鼎盛時期,荷蘭的發明占世界主要發明的四分之一,造船術就在其中,而造出的船能夠開到世界各地搜集大量财富。

荷蘭曾于 17 世紀在創新、貿易和财富方面是無與倫比的領導者,但随後卻未跟上發展的步伐。

最終,維持一個衰落和過度擴張的帝國變得不可持續。

到 19 世紀中期,荷蘭帝國已不再是世界領先的帝國。随着第二波創新大浪潮出現,英國和美國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實現了超越。

随着時間的推移,發明和創新的具體方式不斷演變,但人類不斷改進做事方式的決心始終不渝,用機器和自動化取代手工勞動,讓各國人民的聯系更加緊密。

新的發明和改進不斷湧現,技術進步帶來的最重要的、無可否認的趨勢是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一趨勢可能會以難以預想的方式加速推進。

除此之外,計算機化正在影響決策的性質,加快決策速度,減少情緒化。它帶來了巨大的益處,但也構成某些危險。

一個社會的發明創新力是生産率的主要驅動因素。創新和商業精神是經濟繁榮的命脈。

沒有創新,生産率增長就會停滞不前。有了創新,一個國家的勞動者的産出水平就會超過全球其他勞動者的水平,從而推動成本競争力提升,使其成為更适合做生意的國家。

自然災害

自然災害又稱天災,存在多種形式,例如流行病、洪水和幹旱。

史上的天災(如幹旱、洪水、疾病)都産生了巨大的影響,縱觀曆史,天災對國家的福祉及其演變過程的影響甚至超過戰争和經濟蕭條。

自古以來,旱災、洪災、流行病及其他嚴重的自然和生物災害給人類造成巨大傷亡,比人類給自身造成的傷亡更嚴重,導緻無數人死亡、經濟崩潰,并加速了許多帝國和王朝的衰落。

在1350年左右,黑死病奪去了0.75 億~2億人的生命。在20世紀,天花奪去了3億多人的生命,這是戰争身亡人數的兩倍多。

幹旱和洪水往往也會造成大範圍的饑荒和死亡。這些災難往往突如其來,難以預料。

在我從事這些研究的過程中,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了,這是我們一生中從未發生過但曆史上卻曾多次發生的大事件。

因此,在研究世界進化的過程中,自然界中的異常現象(如疾病、饑荒和洪水)也是值得考慮的可能因素。

無論如何衡量,與最嚴重的經濟蕭條和戰争相比,這些罕見的異常天災的影響力甚至更大。

天災(如幹旱、洪水和大流行病)的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各不相同,不過随着人類适應力的增強,這種天災帶來的痛苦通常會減輕。

04

未來5年,世界将發生巨變

通過對債務/資本市場周期、内部秩序和混亂周期、外部秩序和混亂周期三個大周期進行預測,下一個大風險點将在5年之後出現,誤差為2-3年。

需要強調的是,這些周期的發生時間無法精準判斷。因為這些周期往往像台風或者飓風一樣,我們大緻知道會什麼時候發生,并為此做準備,等風暴來臨時會觀察風暴、密切跟蹤事态發展,以此盡量避免損失和傷害。

遺憾的是我們無法精準判斷風暴發生的時間和強度,但我們知道風暴可能會變得更猛烈,便應該為這種可能性做好準備。

我所獲得的一切成就,主要不是由于我知道什麼 ,而是由于我知道如何應對我所不知道的東西。賭未來就是賭概率,沒有什麼是确定的,連概率都不是确定的。

如何基于自己不知道的東西來做出生活決策和市場決策,我的原則是:

1. 了解所有的可能性,考慮最壞的情況,然後想辦法消除無法忍受的情況。

首先要确定和消除無法忍受的最壞情況,這是因為,在生活或市場的博弈中, 最重要的是不要被淘汰出局。

2. 分散風險。

除了确保我考慮到了所有能想到的最壞情況,我還試圖通過有效分散風險,為我想不到的地方做準備。

基本上,如果我有一些頗具吸引力又互不關聯的下注機會,我就可以在完全不影響收益的情況下把風險降低 80%。

雖然這聽起來像是一種投資策略, 但它實際上是一種古老而完善的良好生活策略,我也将它應用于投資。

中國有一個成語“狡兔三窟" \' 意思是:萬一一個地方變得危險, 還有其他地方可以去。

這一原則在艱難時日救了很多人的命, 也是我最重要的原則之一。

3. 首先考慮延遲滿足而不是當下滿足,這樣你将來會過得更好。

4. 與最聰明的人反複溝通。我緊跟我能找到的最聰明的人,這樣我就能測試我的想法,并向他們學習。

編輯:葛格

(本文轉載自長江商學院MBA ,如有侵權請電話聯系13810995524)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MBAChina立場。采編部郵箱:news@mbachina.com,歡迎交流與合作。

  • +1

  • +1

    收藏

備考交流


2022考研英語二備考群: 678595048

2022管理類聯考複試調劑②群: 814776983

2022海外碩士交流群: 895560072

2022年MBA/MEM/MPAcc聯考備考群: 769561411

免聯考調劑咨詢①群: 796631901

2022考研政治沖刺群: 863373153

海外碩士咨詢③群: 850595383

免聯考碩士入學咨詢群: 711046255

2022考研複試調劑交流群: 902176003

相關推薦